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所有地铁站将强制要求设置自行车停靠点

2015-11-16 08:02   来源: 成都晚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编者按·

说到自行车王国,很多人想起两个国家:数量最多的是中国,人均最多的是荷兰。在欧美许多城市,自行车至今依然是被倡导的流行出行方式,但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机动车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其中就包括成都——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排全国第二位。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压力的增大,绿色出行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在国家最新出炉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明确指出,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近年来,成都在绿色出行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呢?成都晚报记者采访市规划局、市交委、市建委,为您一一呈现规划理念、建设进展和运行管理。今日推出第一篇:规划理念。

成都“公交+慢行”规划

●快速公交原则上依照“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系统布局

●梓州大道有可能是一半BRT、一半有轨电车,延伸到

天府新区

●常规公交车辆由目前的1.1万辆增加到未来的1.5万辆

●成都未来将在所有地铁车站外,强制要求设置自行车停靠点

●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300多个类似“地铁红牌楼南站”的

全方位换乘的交通枢纽站

●组建成都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时隔十年重启全域成都交通

大调查,调查报告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炉

到锦城湖边散步、夜跑,去白鹭湾湿地公园骑行,越来越多地成为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未来,它还将成为大力倡导的一种慢行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系统互补。近日,成都晚报记者采访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了解到,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中亟待落实与推广的重要理念,成都市倡导的“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模式,将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改变人们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出行习惯,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为此,将组建交通规划研究院,时隔十年再次重启全域成都交通大调查,并建立城市交通“数据库”,为难点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

出行向公交化转变

慢行更有趣味性

为何绿色交通如此重要?这是城市规划需要提前考虑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的建设扩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包括交通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等城市病正在成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瓶颈,绿色交通是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四所副所长王波说,国外主要城市早已开展了构建绿色交通行动的实践,交通出行工具的优先级分为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自驾车。

成都市倡导的交通模式,与此一致。据王波介绍,成都绿色交通有两大目标:公共交通方面就是创建文明公交都市,保障公交优先、提升公交换乘效率与服务质量,让大家的出行习惯向公交化转变,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例不低于80%;慢行交通方面,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空间,提升自行车出行与步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趣味性。

“三环十六射”

原则上设快速公交

成都具体是如何做的呢?2015年,成都市开展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远景总里程将达到1700公里。构建市域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实现轨道交通分担比占机动化的50%。在此基础上,BRT(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常规公交、社区巴士将混搭。“目前,快速公交二环线已建成通车,并已规划‘环+放射’形快速公交线网。”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表示,二环路环线的BRT运行良好,日均客流量已经超过30万人。快速公交原则上依照“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系统布局,目前剑南大道、日月大道、老成渝高速入城段等放射线,都规划了BRT与二环连接,金凤凰大道也有。其他的放射方向,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

据他介绍,成都市将BRT和有轨电车作为同一类交通方式来考虑,梓州大道也要上,有可能是一半BRT、一半有轨电车,延伸到天府新区,方案还在研究中。而常规公交将进一步提升优化,配置车辆将由目前的1.1万辆增加到未来的1.5万辆。

在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同时,如何改变市民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成都市出台了《“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营造慢行空间,增强社区活力。同时,还提出了产城一体的要求,促进职住平衡,减少长距离通勤交通出行。万小鹏说,小街区为步行创造了条件,而产城一体则将从根本上改变市民的出行结构。

2020年建成300多个

全方位换乘站

多种交通方式混搭,最后的关键还是靠衔接。万小鹏表示,成都从两年前开始就在做多网融合的规划,统筹各种公交方式(地铁、BRT、有轨电车、常规公交、市域铁路等),通过站点融合,实现多种公交方式一体化快速换乘。根据规划,成都未来将在所有地铁车站外强制要求设置自行车停靠点,“这相当于把地铁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万小鹏说,最后一公里是公共交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核心就是慢行系统。

在建的地铁红牌楼南站,就是一个典型的全方位换乘节点。该站是地铁3号线、7号线、10号线的换乘站,同时还规划有公共自行车停车位,通过地下空间走廊可以换乘公交,或直接前往规划建设的铁路西环线红牌楼站。据王波介绍,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300多个类似的交通枢纽站。

交通现状大调查

建立专业数据库

此外,我市将启动筹建全新的成都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建成后的第一件事,将针对成都的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大调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沈莉芳说。上一次的成都交通调查,已是十年前的事情。目前,城市交通形态已发生改变,大家知道哪些地方堵,可不知道它为什么堵,通过什么方法让它不堵,这些都需要数据、科学的支撑。

目前,在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都相继针对城市交通问题成立了专门的规划研究机构。成都成立研究院,也是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交通发展现状,做到科学决策。“本次交通现状大调查,将覆盖整个成都市域,以及现行各类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和特点,并建立专业数据库,为科学地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资源,提供技术保障。”沈莉芳说,卫星城与中心城区的交通情况,也是调查的重点,这将为今后打造“独立城市”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调查报告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炉。

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林姝霏

原标题:成都所有地铁站强制要求设置自行车停靠点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