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5年来 成都天更蓝 水更清 地更绿

2015-11-20 07:41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天更蓝

2014年

我市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38.7%、6.3%、18.0%、20.6%。

2015年上半年

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6.4%、17.5%、16.4%、23.7%,且没有严重污染天气。

水更清

启动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完成213条河渠治理。

实施重塑城市水系的工程,全部建成后,成都市的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将由7%提升到21%。

地更绿

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新增了永陵公园等18个市政公园和10个郊区公园,建成1931公里城市绿道。目前,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77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8.1%。

雾霾的频发、水环境的恶化、土壤环境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在“十二五”期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5年来,成都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民生期盼,重拳出击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努力有目共睹,在这5年期间,成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得到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污染物总量减排顺利完成,城乡环境质量更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逐年改善。

回溯

制度建设 317个乡镇实现环保机构全覆盖

在“十二五”期间,成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在不断推进,而乡镇环保机构的建设,则是其中重要一笔。

2014年2月起,成都市启动了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统一标准、整体推进环保机构设置,并延伸到村和社区。至此,成都已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属地政府的责任,明确了人员、职责、经费、场所、装备“五落实”, 在全域实现环境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日前,成都市环保局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工作考核指导细则》和《成都市乡镇环境保护现场巡查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南,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管理机制。

这只是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的一个片段。

毋庸置疑,制度创新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强大动力。2012年起,成都市开始实施的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打开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突破口。2015年以来,成都市已扣缴相关区(市、县)资金1825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水环境治理。

基础建设 大气监测布网密度全国领先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的5年,如今,成都环保基础设施夯实,大气监测布网密度全国领先。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在成都共建有247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能力达301.56万吨/日,实现了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而这样的环保“大手笔”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而在空气质量监测上,目前,成都大气监测布网密度全国领先。不仅如此,成都还建成了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并投入运行,在200平方米的观测站中,配置了近30台国内外先进的大气监测仪器,监测项目除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6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外,还对大气中的PM1、黑炭物质、多种粒径气溶胶、气象参数、重金属物质、阴阳离子、挥发性有机物质和空间分布的气溶胶退偏比与消光系数等共近150项大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成都科学治气提供依据。

另外,在夯实环保基础设施上,成都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建成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座,焚烧发电厂3座,已建成投运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二期工程、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基本建立起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系统。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成投运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收运和集中安全处置,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

重拳出击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5年,而这5年,成都的环境质量,也是得到明显改善的5年。

成都重拳出击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在大气治理方面,成都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了燃煤锅炉、扬尘、机动车排气、饮食油烟等专项污染治理,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2014年,我市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38.7%、6.3%、18.0%、20.6%。2015年上半年,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6.4%、17.5%、16.4%、23.7%,且没有严重污染天气。PM2.5浓度逐年下降,成为了最好的“佐证”。

而在水环境治理上,成都启动了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了浣花溪公园、东湖市政公园、南湖公园等一批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努力培育现代蜀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另外,加强城市水网治理,先后开展锦江(府南河)、沙河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又启动了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完成213条河渠治理。而目前,在上游来水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成都流域水质保持稳定,部分指标明显改善。

点位

乡镇环保机构

317处环保“眼线”

盯紧身边污染

去年年底,成都全市31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环保机构,作为一种新事物,这些乡镇环保机构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眼前又面临哪些问题?

今年4月,青霞镇环保办关闭了该镇分水社区的一家养鸭场。“群众向我们举报它非法排污,弄得河沟里的水又浑又臭。”青霞镇环保办公室主任屈小虎说,接到举报后,环保办公室的3个工作人员带上由成都市环保部门统一配备的仪器设备到现场取证。

经查实,该养鸭场违法排污,已经对周围环境和河沟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该养鸭场所处位置位于青霞镇的“禁养区”内,于是屈小虎立即联系大邑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前来对其实施限期关闭措施。“乡镇环保机构,能有效解决环保‘监管盲点’和处理及时性的问题。”

据了解,经过大半年的运行,成都市环保部门确定了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目前承担四项主要工作:摸清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强化日常巡查,完善情况上报机制;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化解环境信访投诉;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这个‘镇域污染源地图’,将帮助我们做到日常巡查心中有数,有情况时快速定位、及时前往。”屈小虎表示。

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

“超级站”一体化监测

监测项目达到150多种

在向雾霾宣战的路上,成都正在努力前行。被喻为“空气监测特种部队”的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以下简称“超级站”),已经投入运行近一年,为成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下一步解析大气污染源构成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目前“超级站”是一期,共有三大类监测室,包括颗粒态监测实验室、光化学监测实验室、气态监测实验室等,在这里面共有30多台监测仪器,能监测项目多达150种。

“这个‘超级站’可以给我们提供天、地一体化的监测,包括PM1、VOCs、重金属等污染物都可以进行微观层面的观测。”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前,我们的监测主要是针对常规的6项指标,而且只有地面上的监测,但这个“超级站”它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进行监测,将在更加微观和高空层面进行监测。

据悉,目前的“超级站”只是一期建设,二期建设将于今年内启动。“二期运行起来以后,我们就将进行成都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负责人说道。

锦江生态带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建成1931公里城市绿道

来到锦江生态带的正兴湾,只见河道弯弯、江面宽阔,原本宽40米—80米不等的河道拓宽至160米以上,河堤建设也已初具规模,景观示范段正在打造中。下一步,沿江将形成22公里滨河路和15座跨江桥梁,以及总长11.6公里的滨江步道环线,营造出亲水宜人、层次丰富的滨水空间。

近年来,成都市的城市绿地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让市民舒心养眼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新增了永陵公园等18个市政公园和10个郊区公园,建成1931公里城市绿道,三环路、外环线两侧分别建成50米和500米绿化生态带,基本形成85公里绕城高速两侧200米生态带。

在市区之外的龙泉山、龙门山脉,成都市则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77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8.1%。

水系建设

重塑城市水系

面积由7%提升到21%

成都市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了重塑城市水系的工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城生态区在成都主城区周边各个方向共规划了6个湖泊、8片湿地,犹如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总面积相当于5个西湖、14个颐和园。

6个大型湖泊包括安靖湖、北湖、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和青龙湖;8片集中湿地包括安靖湿地、北湖湿地、龙潭湿地、青龙湿地、三圣湿地、锦城湿地、江安湿地和金沙湿地。

目前,白鹭湾、锦城湖、锦江滨河公园一期已建成开放,在重塑城市水系的工程全部建成后,成都市的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将由7%提升到21%。

本报记者 李凌翌 摄影 马丁

原标题:5年来 成都天更蓝 水更清 地更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