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区县头条  »  正文

邛崃夹关 南丝路第一关的“变”与“不变”

2015-11-23 10:1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夹关,借力灾后恢复重建契机,统筹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基础设施、产业、文化、生态重建。如今,居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鼓了钱袋子。

DJI_0290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江俊 李科)11月23日报道 清晨,水流伴随着初阳,邛崃夹关古镇似少女初醒。四面环山,群山环抱,林木苍翠,白沫江水穿城而过,桥梁三座融汇南北。遥望远山,十万亩茶园中星星点缀着斗笠,漫边的绿色让人心醉,满园的茶香沁人心脾。

IMG_5507_看图王

南方丝绸之路出成都的第一关隘——夹关,借力灾后恢复重建契机,统筹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基础设施、产业、文化、生态重建。如今,居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鼓了钱袋子。在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鼓了钱袋子

【关键词】住上好房子

重建新居的完美“蝶变” 

一边是苍翠的悠悠茶山,一边是点缀在青山间的“农家别墅”,宽阔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方......

走进夹关镇周河扁重建新区白沫山居,一幅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的美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据介绍,夹关镇鱼坝村周河扁聚居点的建设工作自2013年底启动到现在已经全部结束。新村的建设按照“小组生微”“四态合一”理念,坚持“四不”原则,打造出了美丽新村,新型川西民居的建设风格统一又各有特色,四周“乡愁”环绕。

在周河扁安置点村民石月芬家,客厅里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一旁的花瓶、鱼缸、饮水机,让这个房子充满现代化气息。“今年的1月30号,我们搬进来就开始动手装修。现在,你看我们的新家既干净又宽敞,许多城里来的人都很羡慕。”说起如今的生活,石月芬笑得合不拢嘴,她一边说一边将记者引领到浴室,花洒、洗漱台、面盆等卫浴一应俱全。“家里的老人最满意的就是一年四季能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石月芬美滋滋地说。

从位于半山上的古蜀皇茶基地往下望去,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房”格外醒目,那就是竣工交付使用的郭坝安置新区。

今年 9月27日上午,邛崃市夹关镇郭坝安置小区首批抽签分房。韩坪村八组村民高月萍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分房当天,她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觉,凌晨7时就起床洗漱完毕,从韩坪村往现场赶。她说,搬进新家后,一定要请所有亲戚朋友来聚聚。

【关键词】过上好日子

住小洋楼过城里人的生活

夹关镇居民李大爷现在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每天早上他都会早起,在郭坝综合文化中心的广场外,跳一场广场舞后,再沿着茶山上的绿道慢跑,悠悠茶山满眼翠绿,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刚分到新居的龚店村六组58岁的重灾户郑继海乐呵呵地说,“过去想都没有想到,政府帮助我们盖这么好的房子,还水电气三通,环境又好,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条件?我想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除了安居外,夹关镇居民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夹关居民刘大爷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深居简出的他,如今一有时间就往郭坝小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跑。他说,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还有丰富的文艺活动,真好耍!

刘大爷口中的郭坝小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就是目前成都市正在推进的集便民服务、农产品信息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文化展示、职业技术培训、居家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项目。

邛崃市文旅局副局长黄朝银介绍,邛崃市将公共服务职能和便民服务项目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集中,自2014年投入运行以来,郭坝小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已陆续增加至79项。在当地居民看来,中心更像是一个便民文化服务的“终端”,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菜易通”等网络平台享受优质便捷的购物体验,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会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黄朝银说。

【关键词】鼓了钱袋子

产业重建促农民增收

山水相间,层峦叠嶂,从邛名高速夹关出口眺望雨后的夹关,宁静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重建工作开始后,我们就在思考,觉得单单解决‘房子问题’远远不够。”夹关镇副镇长颜伟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镇在不断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对产业重建和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他拿出一份新鲜“出炉”的就业实名制调查数据说,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夹关外出打工的人口约1000人,而往年这个数字几乎都在4000以上,“夹关借力灾后重建,大力发展茶产业是吸引大家选择就近就业或创业的原因。”

夹关镇临江社区的李玉芬告诉记者,她家原有2亩茶园,另外将家里其余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古蜀皇茶生态园。清明节过后,她就一直在生态园采摘夏茶,每月有1500元钱收入,加上2亩茶园,年纯收入不下4万元,与以往相比多挣了一倍的钱。

据了解,针对夹关镇的现状,在邛崃市林旅、就业等部门的支持下,去年以来,该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烹饪、酒店服务等技能培训,为今后旅游业发展做准备。同时联系酒业园区,结合夹关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无茶可摘时,组织群众从事包装等工作。“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胜任,同时安置点建设也提供了不少岗位,这样既有了收入,离家也近。”颜伟说。

不变:原生态保护暨文化传承堪称典范

【关键词】不变的乡愁古韵犹存

留得住的乡愁 

对于昔日夹关,用“天生丽质”和“闺中待嫁”来形容并不为过。夹关古镇,作为邛崃三大古镇之一,历来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因镇西观音岩口左右各有一座山势险峻的大山:啄子山和胡大岩,两山对峙如门,一水中流,形成峡谷地带,令人望而生畏,高不可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气势,因为关号夹门,故称夹门关,简称夹关。

这里是汉代打通南丝路,开发西南夷,出入川西南的要隘,也是川南古蜀道通往康藏的门户,还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和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夹关得名古蜀国时代,一直沿用至今。

走进夹关,随处可见刻满岁月痕迹的古老遗存。流淌千年的白沫江水一路向西,风格迥异的三座清代古桥由东向西坐落在白沫江上,略显沧桑的川西古民居——吊脚楼伫立江畔,穿镇而过的南丝路茶马古道隐没于森林中……

在夹关,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水——白沫江从小镇穿过,东西相向的三座风格迥异的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有高大雄伟的夹关大桥,也有没于水中的踏水桥,还有宽阔的雄关大桥。桥下的水清澈见底,不时可见水草在碧波里摇曳……江畔的吊脚楼多为川西古民居,虽然岁月的侵蚀让它们显得沧桑古朴,但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为这幅水乡画面点缀了山居人家的古朴和恬静。 

【关键词】不变的文化传承

传统文艺更接地气 

年近七旬的曹大爷是夹关远近闻名的文化名人。他说,他现在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收集夹关本土的山歌,目前已经收集了近百首原生态的山歌——他想让邛崃山歌后继有人,唱出大邑县“西岭山歌”那样的名气。 

夹关镇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之乡,四川先进文化镇乡和成都市特色文化灯舞之乡。为让传统文化艺术更好传承,4.20芦山地震恢复重建后,夹关镇11个村(社区)都有文艺演出队。

夹关镇目前以高跷文化为特色,积极组织力量保护、传承、改革创新这一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夹关镇组建了一支60人的高跷队伍,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0岁。同时,夹关还组建了女子龙灯、狮灯和马马灯(幺妹灯)等民俗队伍,每逢年过节都要表演。

【关键词】不变的生态

依托千年古镇 打造“水寨茶乡”

在白沫江边,记者看到,临江面的房屋皆完成了风貌改造,数千盏红灯笼挂于墨瓦白墙的民居屋檐下和古色古香的拱桥上,冬日阳光下,褐色的木质雕花窗户或半掩或全开,与水中倒影相互映称,独特的川西民居在白沫江边静默地绽放。

眼前的这一切,只是夹关特色镇风貌改造的开始。随着临江面部分工程的完成,该镇南、北大街两条主干道的风貌改造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临江面设计的是川西民居特色的外貌,场镇则是汉羌风格相融合的风貌。”夹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江面因为有良好的景观视野,所以采用在视觉上比较突出的川西民居风格,而老场镇由于房屋布局比较紧凑且无规则,在风貌上则采用融合汉羌风格、偏向现代化的“川西时尚”风格。 

未来夹关“水景观”仍然是打造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好白沫江,下一步,该镇将对原有河道上段退耕扩林,中段丰富陆生和水生植物以及雨水下渗处理,下段新建自然湿地,以达到改善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提高水系统自净能力的目的。在河道穿越场镇的部分,将采用对原自然式驳岸进行梳理与加固,丰富水边自然植物种群的方式,同时结合原有的码头、古寺庙形成历史悠久、宁静古朴的乡野自然生态河道景观。

此外,白沫江上还将兴建两座40米长的单拱桥和廊桥,桥面上将采用浮雕等形式展示夹关的历史文化。同时,平临夹路、寿高路和邛名高速夹关出口的节点景观打造和场镇光彩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个全新的夹关,一个全新的“水寨茶乡 千年古镇”将呈现在市民面前,将让更多游客在这里“留得住”、“耍得住”。

记者手记:

行走在“变”与“不变”之间

知道邛崃夹关,是从夹关镇鱼坝村周河扁聚居点开始的。“420”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让这个偏僻的、少为人知的小山村焕发生机,变得有名了。所以就一直想去夹关,想去看看这个出了名的周河扁。

立冬第三天,我们终于成行,走进这座千年古镇,也走进了周河扁。

首先让我们惊讶的是,也许是山里气温比城里更低的原因,这里的银杏树已经穿上了一身金黄的外衣,周河扁的座座农家别墅就掩映在这片金黄中,显得更加神秘富贵。黑瓦青砖石板路,背山面水进林盘。在“小组生微”“四态合一”的理念下,过去传统的农家院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让我们纷纷感叹和羡慕。

一路走来,我们感叹着这里的“变”——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鼓了钱袋子的幸福生活,让周河扁和周河扁的村民们正经历着一场完美的“蝶变”。

一路走来,我们更感叹这里的“不变”——如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南方丝绸之路出成都第一关的这个千年古镇正回答着这个历史命题。

看山望水忆乡愁。行走夹关,至今还会看到岁月沧桑的古石桥、流淌千年的白沫江和伫立江边的吊脚楼;会听到高亢的夹关山歌;会看到热闹的高跷、喜庆的灯舞、奔放的女子龙灯和俏皮的马马灯。

在南丝路第一关,行走在这“变”与“不变”的精彩之间,我们感受着这个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