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博览会上展出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让前来参会的观众大开眼界。
本次农博会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会,设立了日韩展区、东盟展区、南亚展区、欧美展区、大洋洲展区、川台农业展区等6个展区,其中现代化农业技术成为本届农博会关注焦点。
展会期间,成都收获48个项目,协议金额92.88亿元。其中,仅“成都都市现代农业投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就有16个重大项目签约,协议金额17.03亿元,主要涉及特色种植业、农业观光旅游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在建设规模和科技含量上都有较大突破。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商机无限。‘十三五’期间将实施重大农业项目超千个,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日前,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正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级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等诸多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双创农业和幸福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提升科技含量
“成都产”引关注
早在80多年前,“现代都市农业”第一次在日本提出,而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也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来抓,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如今,成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产区、中国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物流集散地。
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甲鱼……此次农博会期间,在10.5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场上,海内外品种多样、品质上乘的特色农产品云集,仅成都市承办的6-9号馆就有上万种优质农产品可供选购。
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彭州市、金堂县……成都所辖的15个区(市)县分别以特装展位形式参展,展台周围驻足观看、品尝、与各展位的工作人员交谈的人络绎不绝。
这场盛会不仅促进“成都产”品牌的农产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都市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高端对话,也是成都高新农业技术、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展示。
布局“互联网+”
打通全产业链发展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电商……这些在成都已经不算新鲜的词汇,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农业的认知。近年来,成都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随着成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的管理,已经离不开农业“互联网+”的应用。在本届农博会上,“互联网+农业”更成为一大亮点。
展会期间,成都首次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实现电商应用广泛、保障体系健全、配套服务完善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培育8—10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使成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而在今年10月,成都市首个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落户彭州,这标志着该市现代农业迈出了运用“互联网+”服务平台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一步。
成都市今年7月对外透露,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合作协议”,就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进行深层次合作,打造推广一批为民、惠民的农村电商重大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崇州、蒲江、邛崃、金堂4个市县已分别与京东签署了合作协议。
成都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繁荣,加快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
建设美丽乡村
农业变身掘金热土
现代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端产业。投资农业、掘金农业已经成为时代浪潮。作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成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成都市已有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名,这些农业CEO活跃在全市19个区(市)县的田间地头。成都市从2014年起,由市级财政每年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力争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超1500家家庭农场,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0家以上。
本届农博会的7号馆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展区”,以赏花基地、农业主题公园、农事体验、最美乡村、乡村酒店、区域合作为主要展示内容。20余家参展单位各展其长,将609平方米的展区打造得处处精彩。
展会期间,来自日本、捷克、新西兰以及中国河北、浙江、山西等国内外参会嘉宾前往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桤泉镇群安村、10万亩粮食综合示范基地等点位参观考察,成都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给嘉宾们留下深刻印象。
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都市农业有生态文化的属性。农作物除了能创造优美的环境、本身的经济价值外,还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赏花经济等可挖掘都市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当前,成都市着力打造赏花经济,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赏花基地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将基地变景区,配套新农村建设,可以涵盖更多的农业资源。届时“一棵树、一口井、一股山泉、一个水塘,都可以成为旅游景点”。
成都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成都旅游1.8亿人次中,有8900万人次是本地周边游、乡村游,占总数的50%。
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赏花基地建设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原载2015年12月15日《关西华文时报》,有删节)
原标题:推进都市现代农业 “成都造”农业品牌剑指千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