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大风起兮蓝天来,大风去兮现雾霾。晴朗朗的天气持续不过三、四天,雾霾就又卷土重来,笼罩北京上空。
当然这次雾霾并不是北京独享,华北、黄淮等地也都悉数有份。北京、河北一些地方更是在昨天就启动了红色雾霾预警以及重污染天气橙色响应。
根据环保与气象部门的会商结果,河北省再次启动重污染天气区域橙色应急响应。其中,邢台、邯郸和保定按重污染天气发布红色预警,实行Ⅰ级减排措施。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相关城市要限行20%的机动车。邢台市交警加大了路面检查力度。
目前,除石家庄、唐山、衡水从下周一也就是21日才开始限号以外,其余8个城市的限行限号措施已经开始实行。其中,邯郸、保定、衡水、沧州、秦皇岛限行力度更大,实行单双号限行,减少一半车辆在路面行驶。
同时,河北省环保厅已经派出5个督导组赶赴相关市,对检查出的问题,将在第一时间通报当地政府,严肃处理。河北省环监局副总监察钱鹏表示,采取突击检查、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启动橙色应急响应的情况下,建筑工地和施工工地都要求停工,并且要对砂石的料堆进行苫盖,防治扬尘。各项措施落实了之后,才能见效,减缓重污染的程度。
据中央气象台环境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介绍,在华北的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会出现一次中到重度霾的天气过程,其中22日到23日上午是霾天气最严重的时段。另外夜间到早晨,上述部分地区会有大雾天气,最低能见度小于1公里,局地能见度可能不足200米。
北京在18日拉响了今年第二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而离12月8日首次启动“红警”不过也就是11天的时间。对于“红警”期间,北京的各种强制措施大家并不陌生,那么看来如此大手笔的各种措施,是否真的是治霾的一剂良药呢?北京市环保应急中心主任张大伟具体分析,在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之下,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说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这些措施,其实有点像休克疗法,全面降低社会运行强度,但是不能一直休克下去,还是要尽可能保证咱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包括经济增幅。所以长远来看,需要通过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清洁优化,包括全社会的共同的节能减排,降低我们正常运转下的排放强度,这才是根本之道。张大伟称,这样一个过程,从国际经验看,从前期大气污染治理实践来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变。
此前,环保部专家分析指出,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通病”在于重化产业,“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问题已成为华北地区环保瓶颈。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已经为城市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在彭应登看来,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未来要打赢抗霾阻击战还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要更关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平时政府管理不容易覆盖;第二关注和北京交界的烧散煤的河北地区,也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沟通,出现重污染的情况,北京应该和河北建立一个重污染天的应急长效机制。彭应登建议下一步要赶快由中央来协调,建立京津冀地区甚至华北六省市的重污染天气联动的长效机制。(记者郭淼 车丽)
原标题:北京12月两发红色雾霾预警 专家:治霾或要30-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