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质共享
棕叶翻飞间,龙安小学的学生们织出新繁棕编的百年光阴;提壶进退中,韩滩慈济学校的孩子们倒出韩滩古渡的千年茶香……在远离繁华都市的乡间,有298座属于乡村少年们的“快乐大本营”。这些乡村学校少年宫装备齐全、名师汇聚,书写着乡里孩子们别有风味的童年。踢踢足球、跳跳拉丁、挥笔泼墨……他们和城里的学生一样,共享着属于所有孩子的美好时光和斑斓梦想。
崭新泥塑室 小女孩捏出心中几十条鱼
下课铃刚响起,爱玩泥巴的尚雨露就钻出教室,一路小跑起来。昨日下午3点多,郫县竹瓦小学的乡村少年宫,又要开课了。
一边跑进80多平方米、刚建成的崭新泥塑室,小雨露一边给额前的短发别上发夹,免得挡眼睛。她在一张2.5米宽的专业泥塑桌前坐下,取出自己的修泥工具盒,经过一阵揉、搓、拍、捏和雕刻,无形的泥巴在她手中变成了一尾可爱的小鱼。把鱼儿摆到教室后宽大的展架上,她的脸上有一丝调皮的得意。
10岁的尚雨露特别爱捏鱼,这学期大大小小已经捏了几十只,“我特别喜欢鱼,泥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想象,把鱼儿捏成各种夸张的造型,特别有趣!”三年级就加入学校乡村少年宫泥塑社团的她,如今已是社团的理事。除了每周五下午的泥塑课,每天大课间休息的25分钟她也会跑进来,“泥塑室多新多亮堂呀,我就爱待在这儿!”
1998年,竹瓦小学的孩子们就开始玩泥塑了。杨开校长还记得,以前孩子们在平时上课的教室里学,捏完栩栩如生的作品后,就得清理课桌上的泥巴。
杨校长如今亲自担任泥塑老师,他特别喜欢教孩子捏当地的文化名人,捏严君平,就讲隐修不仕的传说;捏杨雄,就诵“文章两汉愧杨雄”的诗句。他说学泥塑的孩子能学会专注、耐心和细心,“这就叫‘以泥塑人’”。
15个兴趣小组 花样不比城里学校的少
竹瓦小学从2010年底开始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座灰白相间的3层楼房里,不同的房间门外分别挂着泥塑室、器乐室、书法室、国学经典阅览室等标牌。房前的操场上,篮球场、排球场、5人制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
就在尚雨露跑进泥塑室时,一旁的舞蹈室里,十几个女生正面对镜子矫正舞姿,为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做准备。舞蹈室是今年刚建成的新教室,从多媒体设备到强化防滑地板配备齐全,和城里的专业舞蹈室没啥两样。学校还专门从西华大学聘请了舞蹈老师,每周都来给孩子们上课。
今年新建的,还有一座棋艺室。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楚河汉界的世界,从墙壁到地板都被打扮成棋盘的模样。杨校长说,今年教的主要是围棋和中国象棋,老师是两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他们都是当地知名的棋界高手。
“如今少年宫设有15个兴趣小组,学校389名学生每人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不同的兴趣小组。”杨开说,除开每周四、周五下午的固定课程,平时课间、放学后,孩子们都可以到少年宫的各个活动室、运动场学习、玩耍。“咱们这儿娃娃们的课余生活,说不定比城里孩子花样还多呢!”
数读
乡村学校少年宫
298所
成都市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98所,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学校90所,各区(市)县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208所,实现了郊区(市)县乡镇(街道)全覆盖。
1340万元
在用好中央彩票公益金的同时,今年我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市、县两级将投入配套资金1340万元。
700余名
2015年成都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年度展上,40多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700余名孩子参与,带来14个文艺汇演节目和200余件技能作品。
10%
每个活动小组配备至少1名在校教师辅导员。同时招募高校学生、当地“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占辅导员队伍的10%。
1-2小时
周一至周五放学后每天安排1-2小时活动时间;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运行开放天数不低于60%,每天安排3-4小时活动时间。
100%
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少年宫的活动,全校学生参与率要达到100%,对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满意率要≥90%。
乡村学校少年宫关键词
地方特色
川剧、清音、火龙灯舞、剪纸、铜丝画、编竹篮竹筐……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各自的地域特色,让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竞相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
督查考核
我市制定了《成都市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对建设规划、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活动开展、特色工作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成立了督查考核小组,对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专项督查。
成都晚报记者 易启明 摄影 吕国应
原标题:成都29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 乡里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娃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