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署达天寿湖
投资514.36亿元 推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
在建设区域性中央商务区,鼓励发展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方面,2015年,东区通过引进一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阳光康养和科技服务项目,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力争到2018年底,东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刘先伟介绍,在中央商务区建设过程中,东区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康养产业作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培育,推动阳光康养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
“我们以沿江两岸、阿署达为重点,谋划包装了4大类101个计划投资项目,总投资达515.36亿元。”其中,占地约2万亩的花舞人间国际养生产业城,是东区围绕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目标推出的一个重大康养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容纳约6万余常驻人口,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通过招大引强,高水平推进康养旅游项目建设。目前,东区在建旅游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1个、100亿元以上2个。
如花东区
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提升东区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刘先伟表示,十三五期间,东区将把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通过建设区域教育文化卫生高地、实施小康社会“补短板”工程等措施,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2014年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基础上,东区进一步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果。2015年,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5280元/年/人,未来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标准;2016年,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减少50%,人均年收入达到10560元;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攀枝花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人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东区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发展、保障性安居、教育扶智、医疗卫生帮困、社会保障兜底、就业创业援助、示范创建等工程,实现城乡低收入群体同步小康。
2015年,东区投入亿元2.08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解决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基本民生”问题,重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底线民生”问题。并率先在攀枝花市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补齐城乡特殊困难群众与一般群众生活差距的短板。
通过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宜居社区建设,对老旧小区煤气管网进行改造,对各街道辖区老旧小区道路进行改造、绿化建设、休闲场所建设、市政公用设施改建等,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为了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东区还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重点向“奇葩证明”开刀,在首批清理和规范的138项公共服务项目中,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材料的项目有8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