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西部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突出
2015年四川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按当前汇率计算有4576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的奥地利,超过了丹麦、新加坡、芬兰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
3万亿意味着什么?昨日,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详解其深度内涵。
看格局
横向看领跑西部纵向看底盘更稳
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认为,横向看,四川成为西部地区首个GDP过3万亿元的省份,西部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四川GDP总量比西部排名第二的内蒙古多6666.8亿元;2014年领先优势扩大到10766.5亿元;2015年在西部各省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加大。3万亿相当于2005年西部12个省市区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国的比重达4.73%,比2014年提高0.25%。与沿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进一步缩小,在8个经济大省的总量位次也得到新提升。
纵向看,意味着四川发展的底盘更稳。2011年四川经济增长15%;2012年之后进入新常态,增速逐步回落,增长12.6%;2013年增长10.0%,2014年增长8.5%,2015年增长7.9%。每增长1%,增量不断扩大,2015年增量达到1566.4亿元,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看结构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成型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四川经济的结构也在发生可喜变化。
发布会上透露,我省“千亿俱乐部”再添两名新成员——广安和眉山2015年GDP总量破千亿元,过千亿元的市州已达14个。2011年,6个市州首次进入全省“千亿俱乐部”,改变了多年来成都一枝独秀的局面。13个市州在“十二五”期间过千亿,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格局雏形显现。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四成,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2015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2.2:47.5:40.3,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9个百分点。“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产要素更多向第三产业集聚的表现。”熊建中如是说。
从工业结构内部来看,积极的变化也在发生。去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27.1%下降到2015年的22.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11.0%上升到2015年的13.9%。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正在快速培育,加速成长。
看质量
平均每天新增82亿元财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
3万亿,意味着财富创造的效率显著提高。
2015年,全省平均每天新创造82亿元新增财富,是2000年全年劳动成果的2%。也就是说,2015年人均每天新创造的财富相当于2000年一周创造的财富。人均GDP是2000年的8倍,也就是说2015年人均劳动成果相当于2000年8人的劳动成果。
效益的大幅提升更体现在“钱袋子”上。全省公共财政收入2014年突破3000亿元,达到3061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9.7%提高到2014年的10.7%。
我省经济“总量大、人均水平低”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2011年四川人均GDP仅26133元;2013年达到32617元,突破3万元大关;2015年增加到36836元,比2011年增加了10703元。
3万亿,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可感知的?熊建中拿出一个数字: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额,相当于1996年全年收入。□张柯 本报记者 李欣忆
原标题:3万亿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