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这是2月7日中午,记者走进安谷水电站中控室时,出乎预料的第一感觉。
厂区外,往年除夕难得一见的艳阳映得大渡河波光粼粼,河水汩汩流动。远远地传来附近场镇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而在电站中控室里,却感受不到什么年味儿,静得仿佛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大屏幕上显示着电站各机组发电的实况,12个小屏幕上,跃动着各项不断变化的实时数据。中控台前,四个年轻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里没有电视、报纸,不能使用网络、手机,也没有人聊天交谈。紧盯着屏幕的值班小组长杨磊,甚至没注意到有人进来。
位于乐山市境内的安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7.2万千瓦,是大渡河干流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级。春节期间,大部分工业企业已经放假,电站5台机组中有4台正常运转,保障民用电;另一台机组停机备用,应对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和波动。
这是电站投产后的第一个春节,万家团聚时,家在陕西的杨磊却留在了电站。“从成都坐火车回去要16个小时。”杨磊说,总得有人在电站里盯着。当天,电站里共有12人三班倒,在除夕夜不仅不能回家,一组人还将无眠。
和杨磊一起值班的另外三人,也都不是乐山本地人。“90后”王赫家在成都,算是最近的。 他说,等大年初三值完班,再回家吃妈妈做的香肠。“爸妈说工作为重。”他们的家人,都在背后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对20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这份远离城市、远离通讯工具的工作,是不是有点太静了?王赫不这么看,他对自己能从事这么专注和专业的工作充满骄傲:“我们学的都是机械电气等专业,正好学以致用。在中控室‘监盘’,只是工作的一面。”整个电站,地下还有三层,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每一班组在8小时值守期间,还要有一人下车间巡查。一个人在冰冷的机器间行走,巡查完一遍,需要两个多小时。
除夕,在四个年轻人眼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就连吃工作午餐,四人也没能实现“小团圆”。回锅肉、豆腐、白菜,一荤两素送到中控室外,两人去吃饭,另外两人还要守着大屏幕,等着轮换。
“别人除夕都在家看电视、刷微博、抢红包,就不羡慕么?”对记者的提问,杨磊笑答:“正是有我们在上班,大家才能在家里团团圆圆地看春晚、抢红包啊。”
□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本报记者 谭江琦 刘若辰)
2月7日发自乐山大渡河安谷水电站
原标题:大渡河畔的安谷水电站迎来投产后第一个除夕 无法“小团圆”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