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天,阳光正好。
建筑工人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2016年成都将有多条地铁线路运营或者开工。规划师陆远华指着前面的隧道告诉来访的人,“等这几条地铁线开始运营后,这座城市会变得更加通畅,你们可以便捷地到达任何一个地方。”
十几天后,《功夫熊猫》里耍怪的阿宝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里独特的城市气质让其流连。
而舒适宜居的背后,是成都努力打造的独特城市气质和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雄心。
“我们的城市,应是便捷的、通透的、有人情味的,决不能变成一座围城。”成都以“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布局优化城市空间,以“大开大合”的气魄做强城市功能。
国际化与新“药方”
近年来,成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与其他同样身处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相比,“国际化”已经开始成为成都最为与众不同的气质。航空第四城、领馆第三城,26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福布斯》眼中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成都不断向外扩展“交往圈”“财富圈”,在国际舞台上的名片早已不止“大熊猫”一张。
在成都决策者眼中,如果走“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老路,会陷入到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怪圈。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四态合一”是成都决策者们为跨过这道门槛开出的“药方”:四态,是指城市的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形态是城市的脸面,关系着人们的第一印象;业态是城市的骨架,决定着城市能否立得起来;文态是城市的气质,展现着城市的内在魅力;生态是城市的本底,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这“四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构成了成都城市科学发展的有机系统。
不过,四态并不是简单的四态,而是高水平的四态:即城市形态现代化、城市业态高端化、城市文态特色化、城市生态优美化。
产业支柱
锦城湖、白鹭湾是成都环城生态区的一部分。成都规划,在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形成80公里“环城绿廊”。此外,成都还在中心城区建成公园绿地89个,在成都全市建成绿道2000余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但是,景观面貌仅仅构成了城市的“形”。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功能内涵才是城市的“神”,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城市,才是有品位的城市。
成都将这一形神兼备的工程称为“产城融合”,即基于区域协同的业态选择。在成都看来,生产和生活是城市的两大功能,故需要在规划中人为配比能支撑城市产业发展的生活配套资源,以城市形成原理“克隆”出一个健康、完善的新城区,最终达到产城融合。
事实上,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成都一直在努力。神龙汽车在成都落户,并创造“开工仅1年时间,第一台白车身就下线”的“成都速度”;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在上海正式下线,C919机头成都造……产业项目亮点不断的背后,是成都市加快转型升级的“引擎”在发挥作用。
人心工程
成都在长大、变高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精致了。
眼下,成都正在以高标准推进城市整体风貌塑造。为此,成都拿出了精雕细刻的态度,誓把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和每一处景观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并在成都全市逐步推行“小街区规制”,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以内即可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市民足不出户、指头一点,就能享受优质城市服务。
事实上,根治“大城市病”,还有更好的“药方”。近期,成都对于中心城区的发展,又提出两个引发关注的新理念,即“精明增长”与“紧凑城市”,成都要向二次开发要质量、要效益,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升级。
“四态合一”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态合一”的发展理念也借鉴了国际化城市发展经验,在“四态合一”理念引领下,成都将迈入国际化城市行列,必将成为一个比肩世界级理想城市的新样本。
原载《经济观察报》2016年3月7日2版,有删节
原标题: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