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特别提到要增强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作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成都,是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命名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也是《纽约时报》评选出2015年52个最值得旅游的世界城市之一。成都是我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个、西部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中,正在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成都面临哪些机遇?具备怎样的发展优势?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人物名片】
戴斌,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产业经济、旅游企业管理,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4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30余部,主持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研究、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发力供给侧改革:以“你需求,我供应”重构个性
“去年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数字分别是40亿、1.3亿、1.2亿人次,从需求侧来看,旅游消费逐渐日常化,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兴起,未来五年将是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戴斌分析道。以前即使是去郊区踏青,都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而现在,旅游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给了旅游发展最坚实的市场基础。
然而,产品结构性问题是旅游供给侧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产品主体的理念在主导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我所有、你消费”构建供需关系,导致传统供给供大于求,新型产品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度假产品供应不足;共性化的产品简单沿袭,个性化的产品严重缺乏。
旅游供给侧改革必须树立“用户主体”的理念,以“你需求,我供应”来重构供需关系,优化产品结构。当下,需求侧的变化日新月异,不仅呈现“刚需”趋势,而且显现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渐成主流的特征,而供给结构对于需求变化又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必须以大众旅游消费的需求来决定产品结构,针对多样化的需求来优化供给结构,以增加有效供给。互联网背景下的需求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的特征会日益显现,也就必然呼唤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依托成都气质:以“开放共享”赢得未来
去年,成都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9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40.19亿元人民币,对全市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3.61%。“成都的旅游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老百姓不仅自己生活得很开心幸福,他们还愿意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与全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共享自己的生活。去年来蓉游客达到了1.91亿人次,相当于每位市民要接待10多名异国他乡的游客。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戴斌表示,如果这么多游客来到成都都去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等景区,都去看熊猫,空间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成都人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休闲的空间打开了,不仅让游客看他的门面,看他的客厅,还让游客看他的厨房和前厅后院,这成为了都市休闲的典型样本。”戴斌告诉记者。游客到了成都以后,更多的人去了哪里?更多是去了春熙路,去了宽窄巷子,去了锦里,去了社会餐馆、去了电影院……总之因为成都这座城市的气质,游客广泛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间,为成都旅游赢得了今天和未来。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5年中国十大旅游新闻,公布了去年我国旅游的总体成绩:全年接待了超过40亿人次的国内国际游客,创造了超过4万亿元的消费总额,旅游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这么庞大的数据,如果没有像成都这样的开放心态,把整个生活空间向广大游客打开,用一种共享的心态发展旅游,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戴斌告诉记者。
旅游资源无边际,旅游供给无边界。在旅游消费和供给的新常态下,任何资源都可以转化、融合为旅游休闲的新供给,任何生活空间都可以成为引导、创造和满足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新空间。“旅游+”、跨界整合、融合发展将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一家书店可以成为一个多元消费的旅游休闲综合体,一条特色休闲街区可以成为一个一站式体验的旅游休闲集聚区,一个旅游小镇可以成为一个人们旅居生活、拉动综合消费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无须一味开发大景区,而是通过整合发展就可做出大格局。新供给也是新业态。创造新业态,增加新供给。“旅游+居民和家庭服务”“旅游+健康服务”“旅游+体育服务”“旅游+养老服务”“旅游+文化服务”等都将成为新的有效供给。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以“创新驱动”扩大优势
“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旅游城市都提出了类似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我认为成都在知名度、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戴斌告诉记者,成都拥有72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多条国际直飞航线等优势。同时,成都人民的美好生活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游客到访,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旅游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进入这个市场创业、创新。
当下,旅游需求旺盛与旅游产业主体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旅游经营单位对于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转型升级步伐缓慢,而且经营艰难,效益低下,更缺乏创新发展的动力。深化供给侧改革恰恰正是激发产业和市场主体活力的引擎,核心是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主体强身健体。戴斌指出,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人才、创新驱动转变。以四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产业基金,对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戴斌还表示,供给侧改革应该树立精品意识。无论是旅游景区、旅游饭店,还是乡村旅游、休闲街区,还是旅游线路、中介服务都要致力于打造精品,说到底是要提高旅游供应侧的创新能力。以旅游购物消费为例,我们曾为中国游客去海外狂购商品而感慨不已,而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的旅游购物拉动消费就显得乏力,问题在于我们的旅游商品不仅单调、粗放,还缺乏创意,也没有与制造业、商业、文创产业很好地融合。提高旅游商品的供给水平,满足旅游购物的需求,创新“旅游+购物”方式,提升旅游购物质量,创造和拉动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依靠这样的创新驱动,成都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将得以扩大。本报记者 程怡欣
原标题:发力供给侧改革 成都气质折服世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