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现坤与家人合影。
仍在寻找的老兵赵符修。
《四川“两弹”老兵今安在?》后续
50年前,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聚集一批来自全国多地的青年战士,他们在黄沙戈壁中秘密进行着一项绝密任务——“两弹”结合试验。
“川汉子”田现坤、赵符修就在当中。在试验的重要时刻,田现坤脱下防护服,钻进仅50厘米宽的核弹头、导弹间隙,成功安装引爆装置等;赵符修则重复着精密调试,完成当时 几 乎“ 不 可 能 的 任务”——消除导弹起飞的零位误差干扰……
随着纪念日到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电视台委托本报,寻找当年的两名川籍战士,拍摄大型纪录片致敬当年战士。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在全川迅速掀起一场寻找老兵的接力行动。
4月14日上午,一位68岁的女士打进本报热线,称自己是田现坤的妻子,并提供了当年的照片。但遗憾的是,她说田现坤已于1992年因病辞世……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川寻找全川寻找
妻子来电:田现坤已辞世
4月13日上午,绵阳跃进路,68岁的惠雪站在一处居民楼内,手里紧拽着报纸,逐字细读。
然后,她走到房间的柜子前,翻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物件。其中,一张张泛黄的相片和证书,勾起她无尽的思绪:年轻战士,大漠黄沙……
“老田,大家在找你呢。”惠雪轻轻擦拭黑白照片里一名青年的脸,更多的话语慢慢酿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本事可真大啊,要这么多人找你。”
当天上午,有看报习惯的惠雪,在《华西都市报》上读到一条《四川“两弹”老兵今安在?》的报道,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呼吸也愈发紧张。读至最后,她确定被全川寻找的“两弹”老兵田现坤,正是自己的丈夫。
在打进本报热线时,她轻轻叹了口气,“我丈夫田现坤已于1992年年底去世了。”
回忆回忆往事往事
转业后一直定居绵阳
阳光透过窗户撒进屋里,墙上田现坤的遗像带着微笑。
“我们在1969年相识。”回忆那段时光,惠雪的脸上扬起笑意,“我们还是广元老乡呢。”
当年,完成“两弹”结合试验后,田现坤休假回家探亲,家人给他安排了相亲。惠雪说,在部队里大大咧咧,啥事都敢冲的他,突然变得有些羞涩。
很快,两人就确定恋人关系,但田现坤要回部队,一年他们才见一次面。惠雪说,自己认定了这个小伙子,当年年底,两人在老家成了亲。
1970年左右,田现坤离开了黄沙戈壁,调往在建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惠雪也跟着来了西昌,找了一份幼儿园教师工作,小两口得以相伴相守。
10年后,田现坤带着妻儿,以正营级干部身份转业到了绵阳,“在一个工厂的基建科,每天都要往工地上跑。”
惠雪说,后来一家人就在绵阳安了家,那段时间虽然累,“但是一家子在一起,留下很多美好记忆。”
坚守秘守秘密密
入土十年家人才知其工作
惠雪说,当初认定跟他一辈子,有一点就是瞧中他的老实。但令自己没想到的是,老实巴交的田现坤,工作秘密竟然瞒了家人一辈子。
1992年,惠雪和田现坤已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子和和睦睦。“就在那年上半年,田现坤出现头晕等症状,病情一天天加重。”惠雪说,当年10月,在他50岁生日还没到的时候,就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我一直都只知道,他是在部队里当兵。”惠雪说,丈夫从没说过具体在部队做什么。
直到丈夫去世10多年后,惠雪在翻阅一本书籍时,翻到了一张丈夫的相片,以及对他当年工作的介绍,“我那时候才明白,他是在大沙漠里做‘两弹’对接。”
那时,这个国家机密已被解禁多年,但田现坤奉行了坚守秘密的承诺,到死都未和家人提过半点。
接力寻接力寻找找
老兵赵符修你在哪里
4月14日下午,甘肃兰州。74岁的老兵史良,得知战友田现坤有消息后,语气变得特别激动。当年参与“两弹”结合的96人,已是散落天涯,不少都没了音信,如今还能听到战友的消息,史良“当然很激动”。
本报记者将惠雪传过来的家庭合照传给了史良。虽然已过去多年,但他还是一眼认出相片中的男子,正是战友田现坤,“照片虽然小,但就是他。”
得知战友已辞世,史良的声音突然哽住。良久,他问道:“那赵符修呢,有消息没?”
史良说,他只知道赵符修和田现坤一样,都荣立“两弹”试验的二等功。在上世纪70年代,赵符修以战士身份退役后,回到了绵阳,目前只有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除此再无其他消息。
如果您知道赵符修的信息,请拨打华西传媒集群热线028-96111,“两弹”结合50周年的纪录片,还在等着他来参与。
原标题:“两弹”老兵:国家秘密守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