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洗脸治癣 四川两国宝级石窟石刻试点“换新颜”

2016-05-04 07:21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仁寿县牛角寨石窟

广元千佛崖

石窟石刻等多数暴露在山林田野之间,长期风吹雨淋,表皮变色甚至剥蚀,这是川渝甚至全国石窟石刻等遭遇的通病。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获悉,为解决这一问题,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牛角寨石窟以及广元千佛崖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牛角寨石窟将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对大佛“洗脸”;千佛崖将针对彩绘和窟檐保护进行攻关,利用保护罩等为文物“穿衣打伞”。

除了四川的两处外,重庆的大足石刻以及弹子石摩崖造像也纳入了该试点。据介绍,这些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

仁寿牛角寨石窟

病症:渗水风化、青苔遮脸

位于仁寿县的牛角寨石窟,在近2万平方米范围内开凿1519尊造像,是盛、中唐时期宗教艺术的缩影。但据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介绍,牛角寨现有的69龛石窟,仅4窟没有明显生物病害。

5月3日,成都商报记者乘车从文宫镇出发,沿一条崎岖的小路颠簸半个小时后来到牛角寨山。沿石梯而上,一面数百平米的石壁上,一尊大佛依岩而现。记者看到,虽然大佛头顶有木质廊亭遮风挡雨,但其右眼、鼻子、脸部因渗水风化等导致石层发黑,变成了一张“花脸”。周围的其他石窟石刻,很多岩体表面和顶部长有灌木,龛室表面部分裂隙中长有杂草,有的根系还扎入岩层,加速了岩层开裂。同时,苔藓、地衣、霉菌等在文物表面及岩体裂隙中繁衍,掩盖文物表面。

保护:“洗脸治癣”换新颜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负责牵头实施保护专项试点项目的,是中国遗产研究院和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等。其中,牛角寨石窟的试点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

“如何排水?用什么化学药剂喷杀?如何去掉生物?都要考虑。我们会沿用从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因素)分析生物病害产生原因。整个保护工作有点像洗脸一样,做好前期工作,检验脸是哪种类型?脸上灰尘是哪些?再用正确的洗面液清洗等,洗完了清清爽爽、颜值满满。”刘红凯说。

刘红凯指出,牛角寨石窟的试点,有可能成为乐山大佛的蓝本。据他介绍,牛角寨大佛建成于707年,乐山大佛建于713年;两尊大佛均采用三面开岩雕刻而成,都采用头部、背部建排水沟的方式排水。

广元千佛崖

病症:风化严重、彩绘脱落

位于广元的千佛崖,其石窟造像规模居四川之首,7000多尊造像从北魏时期起开凿了1500年。5月3日,在广元市千佛崖博物馆馆长王剑平带领下,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千佛崖莲花洞龛窟前看到,虽然历经千年,但石窟佛龛依然壮观。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最大的一尊佛龛上,大部分彩绘已经脱落。据王剑平介绍,整个莲花洞80多尊佛龛,大部分都已经风化。

“现在主要有三个病害。第一是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佛龛风化严重;第二是佛龛上的彩绘脱落厉害;第三是佛龛岩石起翘,导致层层脱落。”据介绍,千佛崖处在嘉陵江风口上,风吹雨淋全作用在千佛崖壁上,“除了水、风的侵害外,还有就是阳光。千佛崖处于西晒位置,热胀冷缩使崖壁表层岩体与反岩体脱离并产生孔隙、空穴。”

保护:“穿衣打伞”护体

“遮蔽风雨是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等因素。”王剑平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处类似房屋的结构前,从外观上看,就是用陶瓦建成的房屋,但从内部看,则是一个钢架结构,整个房屋延伸至石窟前,但距离石窟还有两米的距离。

王剑平介绍,该保护罩是由清华大学设计,命名柏堂阁,高23.29米,长39.35米,建筑采用钢架结构为主体,以陶瓦作为屋顶和墙面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减轻阳光直晒,但是,因为墙壁和屋顶是由陶瓦叠起来的,中间有小孔,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正常流通,达到最小干预环境的目的,同时又解决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问题。”王剑平说,这处建筑是一个实验,如果效果好,届时整个千佛崖,都将修建这样的建筑,对千佛崖进行完全保护,“在保护好后,专家会对石窟造像进行修复,目前正在研究试验相关技术。”

王剑平同时介绍,由于很多石窟非常高,游客在下面根本看不到,如果整个千佛崖修建了这一建筑后,还会在建筑上设置几层平台,可以让游客在平台上与石窟造像面对面。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汤小均 摄影报道

原标题:穿衣打伞 洗脸治癣 四川两国宝级石窟石刻试点“换新颜”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