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交锋
上海毒案锁定铁证
刘先强的案子就此拖了一年多。直到2012年以后,一个远在上海的毒品案件进入了警方的视野,正是该案中一个叫“刘军”的人为刘先强案的调查打开了缺口。
原来在2011年3月13日,上海警方抓获的一个毒品销售团伙,刘先强正是这个销售团伙的毒品提供者,只是当时刘先强用了假名刘军,上海警方未能锁定他。
上海这个毒品团伙的主犯供述:2010年11月,刘军通过他人,以每克200元价格,提供了600克冰毒。同年12月,该案主犯将12万元毒资打到了肖文中老婆田某的银行卡上。2011年3月11日,该案主犯又让女儿将40万元毒资汇到刘军指定的伍某的银行卡上,刘军当天将2100多克冰毒交予主犯的“小弟”。为了确认刘军的真实身份,安岳警方远赴上海,通过照片指认,确认了刘军就是刘先强的假名。
主审法官介绍,对于打款事实,刘先强仍不承认是毒资,“他说钱是找上海毒案主犯借的,而且给对方一说,对方马上打了40万过来。”法官说,这两人只见过一次面,从常理推断,这么爽快借钱肯定值得怀疑,况且对方是一个毒贩。
随后,经过深入调查,法院审理认为,刘先强虽不供认,但多人的证言、辨认笔录、银行存取款凭证、现场查获的冰毒,均足以认定刘先强从事毒品贩卖的犯罪事实。
染毒之路
一心想发财
拜师“毒枭”学“制毒技术”
作为肖文中制贩毒案链条上最后落网的一名成员,刘先强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据安岳警方介绍,在铁证面前,刘先强心理防线一度崩溃,曾供述称:2000年,他在外务工时,看到别人在外挣钱吃得好、穿得好,又修起楼房,心里十分窝火,绞尽脑汁苦苦寻找发财的门道。终于,在一次朋友聚会,他结识了同是安岳通贤镇老乡的肖文中。
刘先强供认,与肖文中结交中,肖文中开着豪车,出手十分阔绰,这让刘先强很是羡慕。于是,刘先强主动接近肖文中,跟他套起了近乎。一来二去,他俩也就熟了,通过平时的接触,刘先强慢慢地知道了肖文中的发财之道——制毒!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先强眼见肖文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干着这一本万利的“事业”,钱大把大把地赚进口袋,却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不禁心动了。考虑了很多天后,他拨通了肖文中的电话,表明自己要拜肖文中为师,学习“制毒技术”。
能独自制出毒品后,刘先强不甘心永远给“师父”打下手,挣点辛苦钱,便萌生出了“另起炉灶”的念头。2010年12月,在跟“师父”沟通取得同意后,刘先强便到乐至县城一小区租下一套住房,并添置了一些制毒工具和毒品原材料,自立门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刘先强利用在“师父”手中学到的“技术”,以及在“师父”那里得到的“贩毒通道”,在乐至这个出租房里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当然,他的“师父”也十分关心这位刚出师的“大徒弟”,经常到乐至刘先强制毒的出租房里进行现场指导。
不过,在法院后来的审理过程中,刘先强对此前的供认矢口否认,“我出于兄弟义气而顶包,现在兄弟坠楼死了,我没有必要再顶包了,我是没有制过毒的。”
“他之前的供认,和肖文中等人的供述完全吻合,应采纳。”主审法官称,根据证据链,足以认定刘先强先后在资阳乐至,成都成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等4地制毒的事实。
伏法之日
执行死刑当天
他主动要求带离会见室
法官介绍,经过一审、二审,刘先强因为贩卖冰毒2741.35克,制造冰毒14140克,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依法对其判处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6月23日,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死刑命令,依法对其执行死刑。
23日上午7:53,刘先强和其亲属隔着一层厚厚的透明玻璃墙见了最后一面,一一跟三个亲人简单地拉了几句家常,刘先强随即主动放下了电话,站起身来,要求法警立即带他出会见室。上午8:17,刘先强拿起最高法裁定书,认认真真地默读了好几遍,然后蹲下身签名。上午8:20,刘先强在法警、武警的押解下,走出安岳看守所大门。在走出最后一道铁门的时候,他扭头看了看远处的亲人和朋友,脸上又露出了微笑,然后踮起脚尖,冲着他们点了点头。上午10时许,刘先强被执行注射死刑。
冯云刚唐艳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摄影报道
原标题:5年间逃过抓捕拒不认罪,直到上海毒案锁定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