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赢得胜利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反映的是古代的民本思想,重视民心是为了封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而我们所讲的人心,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础上,只有把党的事业真正变成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才能获得胜利的源泉。这是没有私利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做到的。
历史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1932年夏秋之间,陈赓将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秘密前往上海治伤,他曾向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讲述苏区斗争的故事,有人将其整理后送给鲁迅看。鲁迅看后非常兴奋,特邀请陈赓到家里见面。陈赓后来回忆这次见面的情景时说,鲁迅那天兴致很好,我们整整谈了一个下午,直到夜深了才离开。鲁迅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苏区的群众生活,他提了许多问题,例如苏区的土地改革。陈赓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是,当他和鲁迅谈到苏区某些房子,在四面都开了窗子时,鲁迅立刻就注意了这件事,他说,这是因为人民生活好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四面都开窗子,空气一定很流通了,这是一个进步。鲁迅是很熟悉农民的,他笔下的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受屈辱、受压迫的人物,在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地上站立起来了,真正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也获得自身的进步。所以他对陈赓介绍人民怎样亲自送子弟参加红军的情景时,感到十分兴奋而又特别新鲜。从这个历史细节中,我们会体味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获得人心。
国共两党的长期斗争,关乎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斗争的结局仍然取决于人心向背。应当看到,国共合作抗战,是给了蒋介石一个改弦更张的历史机遇,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但由于蒋介石出于一党的私利,在抗战中仍然坚持“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特别是在抗战中后期,蒋介石的妥协、分裂、倒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做了许多危害团结抗战、亲痛仇快的事情,出现“降官如毛、降将如潮”和围歼新四军抗日将士的丑恶局面和行径。对于这种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他们是毫不隐晦的。1945年召开的国民党六大就是要动员国民党全党的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蒋介石这样做,完全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也使他的政权迅速走向瓦解。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时候,他面对的已经不是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而是在毛泽东领导下成熟了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日益发展的人民革命力量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所以,在蒋介石举起屠刀的时候,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应当永远记取这一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
原标题:风雨兼程为人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