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服务到田间地头
建堡垒 强产业 带富村民
——记蒲江县长秋乡古佛村党总支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驶上长秋山,青翠的柑橘林沿着山丘起伏蔓延,枝头一个个深绿色的柑橘已有鸡蛋大小。古佛村几位村民正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将大部分果子剪掉,只留下最好的几个。“这都是丑柑,今年党员们手把手教我们疏果,一亩地至少赚1万多!”
就在几年前,古佛村头上还戴着“贫困”的帽子。这个紧邻眉山的深丘村,一度是蒲江最边远落后的地方。近年来,村党总支以夯实战斗堡垒为根本,以发展优质柑橘产业为支撑,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建设“最美橘香田园山村”,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280元,实现同比增长16%。
建强堡垒 练就一身好内功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覃照军简直没想到,自己还能到浙江大学当一名学生。“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当好领头雁,自己还得有两把刷子,这是我们对所有党员的要求。”村支书覃素蓉告诉记者。
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有一个古佛村党总支自己制定的“三不标准”:受气不小气、小心不小胆、创新不激进。按照这“三不”,古佛村党总支以建强支部堡垒为目标,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做到班子强、队伍齐、人心聚。
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古佛村先后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到浙江大学、成都市委党校、成都村镇学院等地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4名班子成员全部是柑橘种植能手,家庭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为了严肃组织生活,村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并每月交流学习体会,班子成员每季度轮流讲党课,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做到党小组学习有主题,支委会交流有议题,支部大会讨论有专题,党员到会率超过90%;根据全村党员的柑橘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村党总支采取“党性教育+柑橘产业技术”的模式,对全村党员开展普遍性、常态化、全覆盖培训。目前,该村共开展党员培训12期,受训人员1500余人次,党员参训率达100%,党员“双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古佛村还对党员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示范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记实管理、量化考评、亮分公示,年底召开党员大会,公布每名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情况,对优秀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党员开展组织处置;对处于基本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亚健康党员”及时跟踪、约谈提醒,确定帮教联系人,做到不见好转不松劲,不达标准不撤兵。
做强产业 山村橘香满田园
黄昏时分,古佛村7组徐永进家的果园里热闹起来,同组的朱永进、王继和徐永康都来了——今天徐永进要给他们开个“小灶”,教他们高温下的丑柑管理。
徐永进是名老党员,也是当地出了名的丑柑种植能手,去年他家的丑柑卖到了11元/公斤,可同在一片山丘上,朱永进、王继和徐永康的丑柑每公斤却只能卖到8元。“虽说都种上了丑柑,可技术有差异,管理水平有差异,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村比较普遍。”据该村柑橘党总支书记刘洪兵介绍,从今年起,村上从党员中选出10位技术能手,每位与周边3—5户果农建立起“紧密联系体”,负责手把手传授管理技术,下一步,再由这些果农以同样的方式将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
带领党员靠前站,带着群众一起干。近年来,古佛村党总支正是以这样的理念,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
古佛村共有柑橘3400余亩,但蜜橘、脐橙占了一半还多,市场效益不高,群众收入一直上不去。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总支组织村社干部分组召开群众大会,一笔一笔地算收入账、一户一户地做思想工作,说服群众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实施“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1+3”运行模式,参照“大园区、小业主”的思路,采取“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订购农资、统一定销产品、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开展专业化服务,分户经营核算”的“六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方式。
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村党总支多次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结合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全乡新村建设规划,在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最美橘香田园山村”,整村推进柑橘有机种植模式的思路,邀请农业教授、农技专家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开展有机种植土壤改良、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修枝疏果等现场培训,2015年全村完成土壤改良1900余亩,种植优质杂柑3000余亩,其中500亩获得国内标准有机转换认证、欧盟标准有机转换认证“双认证”证书(2015-2016)、1000亩获得国内标准有机转换认证。
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原标题:做好发展带头人 建强组织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