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演出现场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配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共南充市委宣传部主办,龙泉驿区委宣传部联合省市文艺专业力量,共同编创的大型音舞诗剧《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昨日下午在龙泉驿区隆重首演。该剧通过一群年轻人“寻找”张思德的过程,生动再现了张思德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奉献和牺牲精神,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优秀共产党人心中“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沉沉的分量。
一个个感人的细节
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崩塌为营救战友而牺牲。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在悼词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昨日,大型音舞诗剧《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的开场正是从“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开始——舞台背景显示屏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特别耀眼,20多位红军战士伫立在舞台中间。接下来,主题曲《追寻》音乐响起,伴随着3位演唱者优美的歌声,观众跟随着剧中主角夏鸿飞踏上了“寻找”张思德的旅程。
《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讲述几个年轻人排演一部关于张思德的话剧,展现他们从最初为何要排这部剧的迷惑,转变为该怎样去演张思德,再到决心一定要演好张思德的全过程。全剧以音乐贯穿,戏中戏方式颇有新意。剧中,年轻演员们排演话剧时,从张思德离开家乡参加红军,到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延安,配合着《谷娃子》《穿越草地到延安》等诗歌朗诵以及《好兵张思德》《到延安》等歌曲,张思德的感人形象跃然眼前:爬雪山时,他背起腿受伤的战友;到了延安,他帮助老乡抓跑掉的猪、把布鞋送给战友自己却穿着草鞋;执行烧炭任务时,炭窑崩塌,他奋不顾身营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透过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用融合性表现形式呈现
让年轻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做一部关于张思德的舞台剧。”《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总编剧王爰飞告诉记者,但做成话剧、音乐剧还是歌剧,一直困扰着大家。最终,决定用一种融合性表现形式来呈现,这部剧被定义为大型音舞诗剧。具体地说,以话剧表现形式为主,同时配合音乐、歌舞以及诗歌朗诵,“我们想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再现张思德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奉献和牺牲精神。”王爰飞说。
在剧情设置上,主创人员用戏剧化处理方式,让全剧更有吸引力,“我们用‘追寻’的眼光引发观众的共鸣,包括张思德的战友怎样看他?一组孙子辈、剧中排演张思德话剧的年轻人又是怎样理解张思德?由此展开整部剧,就会有冲突、有思辨。”王爰飞介绍道,“我相信,当剧中主角夏鸿飞在揣摩如何演好张思德时,他问的那句‘张思德能舍弃自己的一切,靠的是什么?’一定会引发观众的深思。”
一切从观众角度出发
美声唱法改成通俗唱法
“每天都在改进,演出前一晚,我们都还在调整音乐。”该剧作曲张诚告诉记者,他连续十多天每天只睡三四小时,大家精益求精,希望为观众呈现最好的效果。“主题曲《寻找》最初采用交响乐配美声唱法,后来为了更易于被观众接受,改成现在的流行乐配通俗唱法。《和毛主席拉家常》是民族唱法,为写这首歌我专门给陕北歌手打了电话,请他在电话中一直哼唱陕北调子,好让我找感觉,如今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就很有陕北情调,感觉也较欢快。”
主创人员一切从观众角度出发的创作态度,让这部作品收获了满满的赞誉。来自龙泉驿区统筹委的年轻观众余静看完后感慨:“张思德对党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操,还有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谊,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优秀共产党人心中‘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沉沉的分量。”成都某大学退休工作人员高宏告诉记者,整部剧对当下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舞台上已经不单单是人物的再现,而是挖掘出了张思德精神的时代意义,让人难忘。”
本报记者 王梓均 特约摄影 梦安 星辰
原标题: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