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老电影院经历“青年V幕”的变迁后,将变身最潮“VR影院”。
价值8000多元的VR眼镜。
站在“雪橇”上,戴着眼镜,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阿尔卑斯山上滑行。
影院刚刚引进的“巨蛋电影”。在里面,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电影场景,比如可以站在火山口上或是大瀑布的面前。
青年宫电影院的老放映员齐冠生和他那个时代的放映机。
在大多数老成都人心中,春熙路城守街的青年宫电影院,是一个抹不去的印记。
曾经,年轻人确定恋爱关系的“仪式”,就是去这里看一场电影。
曾经,《卖花姑娘》在这里全天连续放映还常常爆满,比后来的《泰坦尼克号》还火。
打开微有铁锈的饼干盒,64岁的温江人陈万萍小心拿出两张珍藏的电影票。粉红的票面有虫蛀的小孔,仅有邮票大小,上面有青年宫电影院的标记和座位号。
“这是我和我家老头子的第一次约会,看的就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还是他一大早从温江赶到成都去排队买票的。”陈万萍笑道,“我们那时候确定恋爱关系的‘仪式’,就是去看场电影。”
6月28日,站在城守街88号楼下,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曾经的青年宫电影院并不打眼。“我们不会结束这里的业务,还会让曾经最‘潮’的青年宫电影院继续‘潮’下去。”成都电影集团影业发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年宫电影院的改造即将完成,7月初,以“VR影院”组合“私人影院”的形式和观众见面。
70年代
最“洋气”电影院
只有包厢内才能男女同坐
陈万萍的记忆中,进入青年宫电影院大门,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全是卖流行服饰和时尚饰品的小店,“喇叭牛仔裤、墨镜、牛皮凉鞋和各种小包,那就是春熙路的时尚一条街。”步入影院后,就是一个大厅,有单人座、双人座和三人座,“传说是仿照当时最时髦的上海电影院修的,可洋气了啊。”
事实上,曾经最“洋气”的青年宫电影院已经92岁了。《成都电影志》记载,青年宫电影院前身是新明电影院,修建于1924年。在20世纪30年代,成都四大电影院中,新明最有名气。1936年,新明电影院迁至春熙路城守街重新开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明电影院更名为青年宫电影院。
今年58岁的齐冠生是青年宫电影院的老放映员,1976年进入影院的他清楚记得,彼时电影院最多可以容纳1300多名观众,有堂厢、楼厢、包厢,“一般男观众席在堂厢,女观众席则在两侧楼厢。只有荧幕正面的包厢内才能男女同坐,包厢座位还很有限。”
齐冠生告诉记者,70年代影院放映的影片多以新闻纪录片为主,到了80年代,一大批故事片上映,《刘三姐》《阿诗玛》《地道战》等造成万人空巷的影响力。
“《卖花姑娘》比后来的《泰坦尼克号》还火,全天连续放映都还常常爆满。”齐冠生回忆道,这部讲述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坎坷命运的朝鲜影片,让整个放映厅都是一片啜泣声,“我们甚至会提醒观众带着手帕来看。”
80年代
率先用空调代替风扇
市民早上5点起床排队买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看电影就成了成都人最喜欢的事。”齐冠生告诉记者,彼时,电影票在两毛到三毛之间,平常百姓都消费得起,因此每天电影院前都排着长队,“周围的市民会5点起床,一般早上6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了,不到中午,1000多张票就卖完了。”
1985年夏天,青年宫电影院在影厅内安装了6台当时少见的柜式空调,作为成都电影院中率先用空调代替风扇的影院,又“潮”了一把。为此,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开空调时每张电影票要加收8分钱。
陈万萍回忆,当时青年宫电影院的服务也是一流的。在楼厢和堂厢的座位靠背上,会固定一个放茶杯的铁丝网兜。观众入场后,就有服务员到座位上卖茶水,影片快结束时再回收茶杯。
而让陈万萍的老伴儿黄延辉念念不忘的,是彼时外国影片在翻译上的“信、达、雅”。
“妾本秋菊,复遭风雨,而惹草沾泥,万难再傍君子,萎谢听之,勿以薄命人为念也!”这是经典美国故事片《魂断蓝桥》最后,在滑铁卢桥上,女主角玛拉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伴随经典音乐《友谊地久天长》中,幻灯字幕上缓缓出现这段充满中国味道的翻译。“每到这时候,场内便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2014年
最潮“青年V幕”
主打“个性化”和“私密化”
2005年3月,为支持配合春熙路的改造工程,青年宫影院停业拆除,曾经的三层楼房成为瓦砾。直到2014年,青年宫电影院以“青年V幕”的形式重新出现。与普通影院不同,“青年V幕”把影厅变成包间,一共有17个包间,收费在155元到245元不等。
进入包间,记者发现,虽然这里的地方不大,但硬件设备却很专业。在包间里,观众可以坐着、躺着,随意与同伴交流吐槽……
“不少年轻人都喜欢这种方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青年宫电影院考虑转型的时候,受整体空间的影响,无法安装超大屏,于是,个性化和私密化便成为他们的主打方向。
变身
打造首个VR体验区
可像真人一样打CS
顺应、改变、突围,92岁的青年宫电影院一直在“跋涉”。
6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春熙路城守街88号四楼,曾经的老青年宫电影院正在为新一轮的“变身”做准备。墙面是颇具文艺气质的红砖样式装修风格,正门对着的大咖啡厅里,摆着类似鸡蛋壳形状、雪橇形状等造型奇特的机器,地上散落着各种黑色的电线。
“我们这边正在装修,所以有点乱啦。”何智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1991年出生的她,2014年来到这家电影院担任店长。为了了解国内VR体验的情况,今年4月下旬起,她和电影院相关的负责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跑了一圈,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电影院的四楼,将近300平方米,将全部打造成为VR虚拟空间体验区。何智璐指了指鸡蛋壳形状的机器,“那个是巨蛋电影。在里面,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电影场景,比如可以站在火山口上或是大瀑布的面前。”而雪橇形状的机器,站在它上面,戴着眼镜,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阿尔卑斯山上滑行。“骑士”是一款形状类似自行车的机器,“你可以发现自己在美国第五大道上骑自行车。”
而最让何智璐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名为“探索”的项目,“在一定的范围内,你可以自由走动,可以像真人一样打CS,玩密室逃脱。不仅仅是眼睛可以看到那些场景,你的身体也在里面活动。”据悉,今年7月初,这四个体验项目就能与成都市民见面。
虚拟空间720度体验
年底前将开至6个店
“我们希望来这儿体验的人能感受到与外在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甚至可以称之为‘魔幻’的地方。”成都电影集团影业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借鉴了《哈利·波特》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概念,将在电影院的门口设置一个站台。正如哈利·波特可以从这里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样,他们也希望市民来到电影院,就如同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样。
“马上与市民见面的这四个项目还只是比较浅层次的体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供深层次的虚拟空间体验。”该负责人表示,3个月后亮相的深度体验项目,将通过人体穿上数据衣、数据手套,通过追踪器来实现人机互动,让人能真正地与虚拟场景融为一体。“这种体验,是720度的,特别真实。登上宇宙飞船后,你甚至都能感受到门的那种冰冷触感。”
如何保障内容对市民有吸引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国内一流的内容生产商签了合作协议,每个月将会更新体验内容,并按照市民的喜好对内容进行排序。同时为了保障市民的体验效果,在设备方面,比如眼镜等,也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
据悉,成都电影集团影业发展公司旗下有9个老电影院,包括和平影院、西南影都等等,与青年宫电影院一样,这些电影院也到了需要改造的时候了,主要的改造方向也是VR电影,今年年内将有6个老电影院改造成为VR电影院,并开放营业。
幕后
城市的记忆不能丢
影院选择坚守
“我们不愿意放弃青年宫电影院这个老牌子。”成都电影集团影业发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若是放弃经营影院,转而将旧址租出去,在寸土寸金的春熙路,他们几乎可以“坐着收钱”。“城市的记忆不能丢。”该负责人说,在进行“VR影院”改造之前,“青年V幕”是对老影院改造的“试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青年V幕”是成功的,不和普通影院拼时间,拥有大量不能进入大银幕的电影版权,将看什么的选择权交给观众。“此后,成都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私人电影院。”
相似的,在“VR影院”的改造上,院方坚持了同样的思路。“现在VR电影尽管还‘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确是大势所趋,我们先给受众这个概念,然后增加参与内容制作的主动权,逐渐壮大。”该负责人说。
原标题:成都最老电影院要换最潮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