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网民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在此见面,借次机会也代表全国广大气象工作者衷心感谢大家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根据安排,我就近期全国天气气候的特点及未来气候的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做简要介绍。
一、近期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及气象灾情
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二是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三是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入汛以来,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见。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2015年总和。4月13日飑线天气横扫广东省,出现8~11级大风,东莞麻涌镇龙门吊倒塌导致18人死亡;6月4日四川广元突发大风天气,导致游船翻沉,造成15人死亡;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造成了99人死亡;
四是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江西、湖北、广西、重庆等地发生了多起严重洪涝灾害。
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1998年6月12日至27日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持续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长一场暴雨持续时间仅为7天。
近期,全球气候也出现反常现象:非洲多国及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先后发生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非洲南部及柬埔寨、印度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印度、美国等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强雷电和龙卷风灾害,印度一次雷电灾害就造成了56人死亡;法国巴黎遭遇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美国也相继发生了多起EF4级以上的龙卷风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二、异常天气的气候背景
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还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21个月;峰值强度为2.9℃,海温距平累积值为30.2℃。其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海温累积距平之大,均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之最。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当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区的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5℃,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由于热带海洋温度偏高,通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就会改变正常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也会对我国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南美沿海岸国家易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对我国而言,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夏季东北地区易出现低温。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洪涝,东北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1951年以来共发生了3次(另两次分别是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与1998年相比,今年中高纬的环流形势存在明显不同,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因此,虽然今年我国夏季洪涝灾害较常年明显偏重,但其程度弱于1998年。
三、未来气候趋势与防灾减灾形势
尽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结束,但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应继续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下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偏强,需提前做好防台风工作。
大家知道,全球气候正在变暖,2014年和201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连创新高,今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再次打破同期纪录。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气候越来越不稳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人类面临的气候风险增大,加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集中度增加,未来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气候规律,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安全,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气候。
四、全国气象服务情况
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的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着力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认真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3月1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议,3月24日、6月27日分别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议和再动员会议,对全国气象部门各项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地气象部门也及时动员部署。中国气象局领导分别带队到各地检查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省(区、市)气象局分别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业务服务单位、基层气象台站,专项检查和指导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做到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人员到位、装备到位、技术到位、保障到位。
二是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测预警。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强化省、市、县气象部门的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警业务。此外,还加强了厄尔尼诺事件的滚动监测分析,每周更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监测和展望,每10天更新一次汛期全国气候预测意见和影响。5月31日开始,风云二号E/G双星转入加密观测,实现每15分钟获取一次云图。组织全国44个高空气象观测站于2016年5月开始加密观测。3月17日、4月27日、5月26日和6月28日四次联合水利部门召开全国汛期气候趋势会商会议,对今年汛期天气气候形势进行科学判断,中国气象局及时根据重大过程和服务需求,启动了8次应急响应和特别工作状态响应,应急天数达32天。
三是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今年以来(截至6月28日),全国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140419条。全国通过12379短信平台向应急决策人员发布预警短信约3600万人次。努力推动预警信息进村入户,提高了预警信息覆盖面。
四是加强气象部门与涉灾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化与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业务会商与联合预警、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等方面的合作。3月17日、4月14日,与水利部门先后联合举办了两次气象水文业务技术交流会。4月8日,与农业部就春播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及今年农业生产形势联合召开会商会。入汛以来(3月21日以来),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动员会,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7期;联合水利部发布山洪灾害联合提醒4期、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3期;发布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18期。
五是着力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抓住汛期气象灾害多发、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时机,各级气象部门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明确了应急责任人,并组织开展了演练,有效提高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全国气象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再接再厉,毫不松懈,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认真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主动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讲这些,下面也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原标题:官方:今年洪水灾害较常年偏重 程度弱于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