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文化讲坛,场场爆满,还吸引了海外的听众远道而来;
一个村民议事会,参与者热情高涨,能让村里近9000万的工程顺利实施还无一人告状;
打造没有办公室的社区,把有限的场所腾给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实现了“不打烊”;
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承诺晒出来,党员得到群众认可,村(社区)里年轻党员越来越多;
……
这得益于近年来成都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增强乡村党组织整体功能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近年来,成都着力探索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2014年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创设村(居)议事会,是成都“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村(居)民议事会成员由村民推选,一般不少于21人,都是有威望的人。经村民大会授权,议事会行使村(居)务决策权。如此一来,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做决策、村委会负责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的权力运行机制。
为了提高议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成都市每年给每个村(社区)下拨45万元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经过征集群众意见后,都会交由议事会表决。经过多年的投入,不但使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也使基层民主氛围更加浓厚。
建立村级事项准入制度,是成都基层治理体系的又一亮点。曾几何时,村(社区)被赋予太多行政任务,基层不堪重负。成都经过一系列调研,形成了市级层面“四项清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清单、可购买服务事项清单、村(社区)工作负面事项清单。实行准入制度后,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主要事项56条,城镇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12条,村(涉农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13条。“条条款款莫嫌烦,有了它们,村(社区)可干什么事,哪些事不可干,一目了然。”
近年来,成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270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2209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的农用地1039.76万亩,规模经营率达到56.1%,资产总额达88亿元。这组数据,很好地诠释了“千条理,万条理,领着农民致富才是硬道理”的说法。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打牌赌博混日子的人少了,看书追求精神丰富的人多了。
基层党组织做好引领协调工作,成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原则,成都探索“社区发现需求、社会组织开发项目、社工提供专业服务、政府予以财力保障”的“三社联动”经验。
为更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村级治理,成都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深化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引导社会组织主动作为,参与决策咨询,开展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公益活动,在发挥作用中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他们建立了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同时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资源优势,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村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村公益性社会组织。
基层党组织放手赋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把政府管不过来、也管不好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社会组织,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原载《人民日报》2016年6月28日第18版,有删节)
原标题:成都:“一核多元”激活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