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区基于“小街区规制”的路网评估及优化规划》日前出炉。市规划院交通工作室项目组调查走访10余个片区后研究发现,如果通过小街区形式的优化,中心城区预估可增加“巷”总里程约1200公里,整体路网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满足“小街区规制”的要求。
研究人员调查走访大慈寺片区、玉林片区、马鞍东路片区、人民北路片区、川音片区等10余个片区后发现,这些片区内部4米、6米宽的巷道密布,居民出行方便、安全,慢行环境舒适。
参考国内外城市的规范与做法,他们制定了成都市路网系统的标准,对已规划的3900公里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逐条等级划定。如“快速路”、“主干路”机非必须连续隔离,慢行与车行互不干扰;“次干路”机非应隔离,且设置不小于2.5米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保障慢行顺畅通过;“支路”的断面压缩机动车道,拓宽人行道,丰富街道空间,强化慢行的通达性和舒适性。
“小街区的路网不应仅仅是已经规划控制的市政道路,而应该是由多种通行空间构成的丰富毛细血管。”研究人员称,他们提出“3900+”路网体系以丰富小街区路网系统:通过增加贯通居住区之间的小街小巷;开放办公、商业、商务等公服类场所类的街区;依托轨道站点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慢行廊道空间,以丰富城市的毛细血管。通过上述优化,中心城区预估可增加“巷”总里程约1200公里,形成“3900+1200”的路网体系,满足“小街区规制”的要求。“有了‘3900+’的路网体系,就可得到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惬意的慢行环境,居民出行也会更加安全。”
(记者 辜波)
原标题:中心城区预估可增加1200公里“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