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单霁翔带领记者考察了御花园古代排水暗沟的疏通。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北京故宫中的“千龙吐水”最近成为网络上的热点,一众网友为故宫600年的高效排水设施点赞。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25日在北京透露,目前故宫排水系统九成以上都是原有古代系统,今人介入不到10%;而今后亟需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
从地势上,紫禁城地面顺应了北京整体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让积水能缓慢排泄。单霁翔介绍,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前三殿的排水功能,“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正是这1142个螭首,在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吐水”景象,蔚为壮观。
单霁翔25日傍晚带领记者们现场考察了金水河在故宫的出入水口、太和门广场的内金水河段以及三大殿的排水。他坦言,尽管专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区域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经过不同朝代叠加的建设活动,而有所损坏或难以发挥原有功能,就此提出修复方案,进行功能恢复。但是总体来看,经过重新修建的部分比例很小,主要在原来没有排水系统的位置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线,大约占总量不到10%,大多位于故宫的边缘地带。因此可以说,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统。
据透露,今年6月开始,故宫重点对御花园区域进行古代排水暗沟的疏通。目前已疏通御花园西侧一条雨水沟的主干管道,下一步将更换御花园东侧管线,并将对西六宫等其他区域的雨水管沟进行专项排查和清理。
此外,单霁翔表示,在保护和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同时,需要建设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目前故宫博物院内部排水系统已经形成雨污分离的两套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仅用于排除雨水。同时,紫禁城宫殿建筑密集,路面多为砖石铺设。几十年来,大量地面铺装改为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不利于排水和渗水。故宫博物院从2015年开始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材料的传统建筑材料,不但使景观环境得到改善,更使排水和渗水功能得到加强。
他强调,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相信随着“平安故宫”工程的顺利实施,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将更加通畅,服务观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既定目标。
原标题:北京大雨如注故宫不“看海” 九成系古代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