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用改革的四梁八柱撑起绿色四川(2)

2016-07-26 11:13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阻断损害绿色发展的“黑手”

2015年,稻城没挖一粒金,也没有建一座电站。

这是身处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稻城在生态修复上的努力。“壮士断腕”,绿色谋变却带来丰厚回报:当年,旅游富民不富财政的“魔咒”在稻城被打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为2010年的10倍。

发展保障红线是绿色发展之源,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正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阻断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根本举措。

2013年,我省着眼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上将全省划分为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三大类功能区域。其中,限制开发区域占全省幅员近8成。这绝非“固步自封”,彰显的正是川蜀大地绿色蝶变的决心。

这只是起步。2013年起,源于四川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想引发全球关注。2015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更是将其写入“十三五”规划。目前,这项横跨川甘陕三省的计划前期摸底划定工作已近尾声。

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划分生态保护红线,为生态安全设底线。“一旦划定就不可逾越!”这项庞杂而深远的改革正高效推进,将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今年,我省为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拉出一张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入围产业实行一票否决,已有产业关停转移。在“限用”“限进”同时,我省还从“限排”发力,2014年底实施的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中,28项事项中有24项聚焦源头严防和过程严管。

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过程控制,从源头布局严防,让损害绿色发展的“黑手”正被逐个阻断。

管好干部生态决策的“拍板手”

护航绿色发展,我省首先从绿色考核突破。

2014年,我省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明确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将考核重点向生态领域延伸,把干部任用焦点向绿色政绩聚光。“减负”的同时,对党政干部在绿色发展上的拍板决策“加压”。

今年,我省出台环保督察方案,每三年左右对各市州督察一遍,督察结果将作为干部考评及任免的重要依据。

而对离任者,照样有高招。

清代,梓潼县官离任之际,都会将七曲山古柏数目签字画押交到下任手中,保证“一株都不能少”。2014年,绵阳在全国率先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一把手”离任前,须向群众交本“生态账”。

2013年,谢晓东和赵飚从三台县委书记和县长岗位离任履新时,执政期间生态账全文向社会公布。因网箱取缔成效突出,三台鲁班镇原镇长提拔为某镇党委书记,而另一镇长却因秸秆禁烧不力被降职……如今,三台这项探索已在梓潼、攀枝花仁和区推广试点。

任期内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的,追责;违反环境或资源法律法规审批项目,追责;对严重污染问题隐瞒不报或查处不力,追责;对生态环境或资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提拔不重用……今年4月,我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无疑对干部要求更高,对拍板决策设下环保“紧箍咒”。

◎守护绿色

帮贫困户“摘帽”伐木工变护林员

□本报记者 林凌

7月23日,又到了巡山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带上水和干粮,护林员张树均就出门了。

张树均今年60岁,是卧龙镇转经楼村洞口组的两户贫困户之一,几年前儿子在镇上打工时意外从高空摔下,下肢瘫痪,生活的重担就全压在他身上。多年前,他曾是技术熟练的伐木工,不过这项技能在卧龙特区用不上了,怎么办?

改变发生在今年年初。听到卧龙特区资源管理局招聘护林员的消息时,张树均心动了。原来,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管理局决定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他们培训成护林员。

层层筛选之后,张树均顺利入围,高兴劲儿还没过,困难就摆在了面前。“虽说常年住在山上,但好多常见的树木花草还真说不出名字,更不知道有多珍贵。”

为此,管理局对新招聘的护林员开展了一个多月的突击培训,还专门把课堂搬到野外:“指着植物实物,用当地的方言挨个教。”管理局局长杨晓军说。

张树均和新同事们顺利通过了专业技术考核、成功上岗。山还是那座山,林子还是那片林子。只不过,身份都由曾经的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

张树均巡护的范围是洞口组周边过百公顷的人工林,“主要就是看有没有盗猎的迹象、有没有乱砍滥伐、有没有森林病虫害。”张树均说,巡山的寂寞一般人很难想象,从早上四五点出门到晚上七八点回家,“走上几个小时都看不着一个人,实在不行就自己跟自己说话。”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他却很享受,“我出生在这片山里,能护着这片山还能靠它养活自己,多好。”

一年巡视百天,收入能到一万二。在卧龙特区,和张树均一样的70名贫困户都成为了护林员。“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在更好保护生态的同时帮助贫困户脱贫。”杨晓军说。

◎绿色发展加减法

新路村的“加法”

生态公园下乡 农民靠“绿色”挣钱

□黄大海 本报记者 王成栋

7月22日,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一场暴雨后,村民高勇赶忙招呼邻居,一起清理村口水岸果香湿地公园内的枯枝烂叶。如一切顺利,接下来的双休日,公园周边的农家乐会继续营业。

水岸果香是眉山市第一个乡村湿地公园,也是全省第一批乡村生态公园。它的核心区,原是180亩大小的洼地。历史上水旱频仍,土地产出极不稳定。村里的贫困户高勇在这里有5亩责任田,一年种水稻、油菜加起来能收入500元就算“烧高香”,赶上灾年,“化肥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两年前,新路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获得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村民们动起了心思:既然田里常年积水,不如趁此机会改成湿地公园,大伙去开农家乐,换个法子挣钱。

说干就干,村民们组织起来,出资捐钱、投工投劳。2014年10月,水稻收获后,挖掘机掘开田埂,洼地四周种上景观树、修建观景台……2015年10月,园区绿化完成,600多棵景观树整齐排列;宾馆、游乐场等游憩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5月初,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周边四家农家乐火爆异常,每天接待游客500人以上。“生意好的话,一天比过去种地一年都强。”高勇和两个哥哥合伙经营农家乐,日营业额过5000元。预计今年,新路村村民有望从湿地公园旅游上直接收入近500万元。

原标题:用改革的四梁八柱撑起绿色四川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