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北师大未透露此次是否有专家鉴定团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这次并不是北师大首次兴建博物馆。事实上,早在2000年,北师大成立了文物博物馆。与此次不同,该博物馆是在已有50余年历史的该校历史系文物室的基础上建立的。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建馆时学校专门成立了以著名史学家白寿彝为主任委员,启功、钟敬文等14名著名学者为委员的委员会,请来了故宫、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的专家,对文物博物馆进行展陈设计、内容策划等方面的指导。
昨天,北青报记者向北师大教育基金会求证“捐赠古瓷器”的细节,工作人员承认20日的微信文章系基金会转发,并表示目前获赠藏品的清单和全部实物还未交付。当问及获赠古瓷器之前是否经第三方专业鉴定一事时,对方回应“不太清楚情况”。当北青报记者追问是否能联系相关主要负责人,该人士称学校现在放假,稍后会联系记者,但截至发稿前,北师大教育基金会并未给出回应。
北青报记者又尝试联系该校历史学院的相关专业老师询问此事,对方并不回应,多位历史系校友称不便谈及此事。
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高校捐赠体系
对于北师大受捐赠引质疑一事,北青报记者采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熊丙奇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高校捐赠体系,部分大学为获捐赠容易“操之过急”:“有些学校在获赠这事上有些急功近利。”熊丙奇指出,部分接受校友(社会)捐赠,依然是行政主导,“领导在外拍板了,再等到落实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得硬着头皮做下去。”他还建议在捐赠途径和流程方面应给予更规范的要求,不能随意而为。例如,董事会(或理事会)会就捐赠资金来源、捐赠冠名的地点、时间、捐赠资金使用事先听取教师、学生意见,得到同意后方接受。
熊丙奇说,在国外一流大学,社会和校友捐赠是十分重要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像耶鲁、哈佛等诸多名校一直非常重视校友捐赠,校友捐赠率甚至是评价美国一流大学的一项指标,因为校友捐赠背后展示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校友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好学校的基础工作、提高办学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大学捐赠走上专业化道路。”
原标题:北师大获捐6000件古瓷器被指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