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双林小学,一位同学拿着学校自编的课本
/ 课本不一样 /
传统9门
语文 数学 外语 美术 体育 音乐 思想品德 思维科学 心理健康
课改5门
健康与成长
整合了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生态安全教育
思维与科创
整合了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和体验特色教育等
阅读与生活
整合了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班会队会
艺术与表现
整合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
英语与交际
重视情境下的英语口语练习
/ 上课也不一样 /
上午4节标准课,每节40分钟,主要上阅读与生活、思维与科创等基础课程;
下午安排一节长课60分钟,包括艺术与表现等课程,用于活动、实践以及学生特长培养;
此外再加一节短课20分钟,内容包括作业辅导,学国学经典、吟诗等。
/ 想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
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促进每一个生命体个性化发展
昨日,成都市双林小学一年级家长在新生报到时,发现了一个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的“变化”。小学一年级本该有9门课,双林小学却只有5门,课表中也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的课程安排,取而代之的是“阅读与生活”、“思维与科创”、“健康与成长”等,当然,同时变化的还有课本,家长们也只领到5本。
针对这一变化,学校表示,从今年9月1日起,该校将开启“馨”课程时代,不仅课程“大变”,一年级新生使用的课本也是学校自编的,包括“三类五门”,上课方式也将采用长短课和标准课的模式,同时还会实行行政班与走班制教学相结合,并且每个班配有两个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新学年 新课本
新学期,成都大多学校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依旧分主科语、数、外,分科音、体、美,以及思想品德、思维科学、心理健康等9门左右的课程。但昨日,成都市双林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学校发的课本却显得与众不同。
家长王先生领到了5本课本,他认真地翻了翻,发现跟传统的教材区别很大。跟他一起为孩子报名的其他家长眼里也满是新奇,“真有意思,传统的语、数、外变成了‘阅读与生活’、‘思维与科创’、‘健康与成长’等5类”“挺新鲜的,感觉更加国际化了”……家长们拿着课本议论纷纷。
“馨”课程 新教法
学校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课改?“学校构建了基于健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的‘馨’课程,将以前的9门课程,整合成5门。而整合的目的是为了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适应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都市双林小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王维令认为,现阶段分科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科课程过早分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课业负担过于沉重等。
王维令举了个实际的例子,“以前的语文课本上认识学校一课,课本里的配图,都是北京的学校,但很多孩子并不了解,老师更没法带孩子实地观察。但现在自编教材里认识学校的配图,孩子能实地观察、触摸、了解,对孩子来说更真实和具象。”王维令表示,整合后的课程,规避了大量重复性的学习内容,腾出时间和空间,“让位于学生的海量阅读和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生命体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