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网上找房遇租客假冒房东 收了4800元租金玩失踪

2016-08-30 07:0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签了合同交了房租却再也联系不上“房东”了。

合同签了,租金也交了,可“房东”却玩起了失踪。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唐力(化名)身上。

前不久,在成都上班的唐力,通过58同城网站看上了一个一套二的房子,本来8月27日就可入住,可到现在,他还寄居在朋友家里。

而租房子给他的“房东”,其实只是个租客,而且,到9月1日,房租就要到期。

“到现在他也没有续交房租,人也联系不上,这样的话,9月1日,房子我肯定会收回。”真正的房东罗先生说。

交了房租

“房东”电话再也打不通

原本租的房子已到期,唐力和朋友打算新租一套离单位更近的房子。8月24日,他在58同城网站上,看到一个出租住房的帖子。“一套二,旁边有超市,而且交通也便利,看起来不错。”唐力立马联系了发帖者林可聪。

这个一套二就位于龙泉驿区北泉路的一个小区内,月租1200元。8月26日,在实地查看后,唐力和朋友就决定租下来,并当场交了1200元定金。第二天,双方签了合同,唐力通过现金和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总共4800元,之前那1200元当做押金。”

然而,就在交了房租不到3个小时,唐力再次给林可聪打电话时,对方的手机就无法接通了,“一直都是‘正在通话中’。”

越想越不对劲,唐力只好到辖区派出所报了警。可根据合同上林可聪留下的身份证号,根本找不到该人。“肯定遇到骗子了。”唐力一下慌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事先并未证实过出租者的身份,对方也只是口头上说房子是自己的,并未出示过房产证。

9月1日

房屋到期未续租

在警方的帮助下,唐力在小区物业处要到了业主的联系方式,而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户主并非“林可聪”,而是一个罗姓男子。当他联系上这位罗先生时,他彻底懵了——林可聪只是一个租户。

8月29日,记者从真正的房东罗先生处得以证实,今年6月1日林可聪租下了房子,“合同签的是一年,但只交了3个月的房租,而且房租9月1日就要到期,目前仍未续租。”

由于是通过第三方中介公司租房的,罗先生称,并未见过林可聪。只是在上个月,因为接到邻居反映家里天然气漏气,他才拨打过合同上林可聪留下的电话。不过,这个电话与唐力手中的电话并非同一个号码。

“当时是一个女的接的。”罗先生回忆。然而,8月28日,当他再次拨打这个电话时,依旧是一个女士接的电话,但听到“林可聪”三个字后,却回应称“打错了”。“并不确定这两次是不是同一个人。”

直到截稿时,罗先生仍未联系上林可聪,“如果9月1日还是没联系上,房子我肯定会收回。而且我们在租房合同是明确约定了的,是不允许转租的。”

58同城

注册时会进行审核

按照约定,8月27日就可入住,可现在“房东”人间蒸发,房子面临着被收回,唐力只能寄居在朋友家里。“钱也交了,人却找不到,连此前的帖子也删了,这4800元就这样打水漂了?”唐力很是郁闷。

在网上,唐力发现了很多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他开始怀疑,网上租房是否经过严格审核?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29日,58同城相关工作人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回应称,平台在注册时会进行审核工作。“我们会对手机号进行审核,只要该号被投诉过,就无法通过审核。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数据库,还跟业内一些大公司进行黑名单共享。”

那么,对于出租房屋的帖子如何确保真实性呢?该工作人说,几年前,他们曾做过一个尝试——要求出租者提供房产证,但这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一是大家认为房产证很私密很重要,不愿把它拿出来作为提交审核的资料;另外,很多人本身是二房东,是没有房产证的。”

他建议用户,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看一下对方的房产证原件或是租房合同的原件,“另外,最好保留好支付信息或者帖子ID,可以为找到发帖者提供帮助。”

目前,唐力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已介入调查。

|律师说法|

假房东涉嫌合同诈骗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韦海军认为,冒充房东发布虚假出租信息,通过签订租赁合同,骗取租金及押金,已涉嫌合同诈骗。

韦海军也提醒市民,在签订租房合同时,一定要查验房产证、出租人身份证并保留复印件,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租金并保存收据,“这样一来,如果遇到类似‘假房东’的事情,就可以及时有效进行维权。”

那么,58同城网站是否担责?韦海军认为,如果该网站属于事前审查性质,那么需要承担责任。但如果属于事后审查,并且在接到举报后,删除相关内容,就不用担责。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租客假冒房东 收了租金玩失踪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