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评论员
任何事物都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把发展工业放在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工业强基,以工业兴市,以工业强市。成都,正以自己的方式,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出更加有力的步伐。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如何实现稳增长是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我市经济发展同样急需找到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推动力,而工业发展不足的短板此刻就显得尤为突出。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形成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城市正重塑现代工业体系,即使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绝对领先世界的美国,也加强了制造业部门的强势回归。工业底子薄,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是当前成都经济的软肋,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推动先进产能迅速投产生效,稳增长才能有定盘星,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有抓手和方向。正是基于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市委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引进发展高新、高端、高效产业,做大做强城市产业支撑。市委的决策理念,不仅破解了成都工业突破传统制造业“天花板”的重大难题,也为担当好国家城市体系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大循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谋好了篇布好了局。
站在如此宏大的背景前,成都将自己的目标定格在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使工业经济在未来十年里挤进全国第一方阵。
从这个角度观察,世界顶级汽车工厂之一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项目,创造的同类项目建设水平、建设速度的“成都速度”奇迹,不仅展示了成都加大工业发展的决心、水平和成效,彰显了成都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雄心和气魄,也检验了工业强基的成都方式的阶段成效,为成都投资促进工作提供了典范案例,也为成都推进工业产业形态制造模式组织方式等深刻变革,加快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的整合能力,增强了底气。
成都方式,为成都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动能。今年1—7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235.7亿元、同比增长36.7%,完成技改投资1091.1亿元、同比增长39.4%,两大投资增速均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以神龙成都工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投产,持续做大了成都经济总量,不断筑牢成都当“塔尖”做“极核”的产业支撑。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成都工业发展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百倍努力,坚持把工业放在当前经济工作首要位置来抓,清醒认识成都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入分析成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培育更多千亿产业形成“中流砥柱”,为成都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产业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