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题: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对话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阮青松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将很好地助力成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则是有强大的现实支撑。”阮青松向记者表示。“首先,成都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金融中心,拥有中西部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规模在中西部城市中位居第一。2015年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也显示,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名列中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成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存款增量居中西部第一;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贷款增量居中西部第一。目前,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金融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规划总面积约为5.1平方公里的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正在按照‘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建设标准快速崛起。”
阮青松称,成都还是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万亿元,超过四川省三分之一,同时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居第九。成都还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成都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已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成都也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68家落户成都,而今年以来成都净增世界500强企业10家,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已达278家。我相信,未来这一数据还会不断上升。”阮青松无疑对成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行的布局,有利于成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成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成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一份令人满意的‘成都样本’。”他说,“拿工业经济来说,它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成都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有利于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在他看来,这一系列的行动,都将内化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动力,助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原标题:期待中国经济的“成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