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灯可以通过对道路车流量的实时监控进行优化控制;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帮人定制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新型纳米材料,利用表面附载技术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业项目,均出自海外人才的创业团队。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将参加18、19日举行的2016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总决赛。大赛于今年7月启动,经过两个月初选,30个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将于19日在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颁奖。
166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募集参赛项目,共征集到166个创新创业项目。
经过18天在线评审,诞生了3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13个来自美国,17个项目分别来自德国、新加坡、比利时、加拿大、瑞士、意大利、瑞典等国,有3位非华人参赛选手。
从项目团队人员构成看,许多是年轻博士,多就读于世界名牌大学。如剑桥大学张阳博士的便携式和可穿戴式检测仪开发,产品可以填补国内诊断试剂市场空白,已经申请7项专利。南加州大学王驰博士的易耕云作,是农业现代化的高新技术项目,已制作出产品样机测试。
“这次比赛主要是为海外高新技术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搭建融资、创业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成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该负责人介绍,凡获奖项目落户中国(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高新区进行转化,一、二、三等奖项目将分别获得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其他项目将获得30万元支持。
定制个性化防癌治癌方案
“从决赛项目总体情况看,整体水平非常高。”该负责人表示,有的项目已经在海外注册公司运营;有的在国内初办企业,想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还有的是原创项目,亟待培育孵化。
吴建平教授的城市交通信号在线优化项目,就颇具新意。项目用大数据融合实时车流量情况,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控制。“快速数据处理,智慧决策计算,在线仿真评价”三项核心技术,构建出一个高效、可视化的交通体系。交通信号灯以实时车流量为控制依据,拥堵的路段、车少的路段,红绿灯的交替时间就变成动态可控的了。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80后博士袁德天带来了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个性化抗体定制和肿瘤免疫治疗项目。为不同患者定制不同的防癌和治癌方案。预测出病人独特的潜在肿瘤抗原,提高肿瘤诊断的精确性与治疗的特异性。
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侯平博士带来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空气环保方面的应用项目,采用绿色二氧化钛光催化纳米材料,应用核心附载技术制作的空气滤网组件等,结合紫外光催化及光化学离子空气环保技术,清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智能穿戴心电图仪”、“QQ速美妆”、“无人驾驶汽车雷达应用”等项目都备受期待。
记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