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位于成都科华街6号附24号的“墙上的爱心”餐厅热闹非凡,顾客们津津有味地边吃边聊天。一位女顾客走进来,买了两碗面条,一碗放在桌子上,另一碗则是一个小小纸片做的爱心标签,她在标签上写道:“爱心有情却无价,希望你吃得高兴。”服务生帮她把爱心标签贴在墙上。
这个“墙上的爱心”项目,是望江路街道为践行“两学一做”,联合企业推出的“党建+”微创投项目之一。“你可以付上两碗的钱,一碗自己享用,一碗贴在墙上,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吃上一碗有温度、有尊严的素食……”爱心企业向社会各界发出的献爱心邀请函上这样写道。
这仅仅是成都市开展“两学一做”在基层的一个微小缩影。党中央、四川省委做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成都市委高度重视,坚持将学习教育作为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改革发展凝心聚力的龙头抓手,系统谋划,扎实推进。
党建+微创投
办“墙上的爱心”餐厅 为困境空巢老人送餐
科华街6号附24号“墙上的爱心”餐厅老板名叫秦海,是一位85后,他向客人们介绍说,餐厅的灵感来源于美国洛杉矶“墙上的咖啡”,“我想将环保健康的理念与慈善相结合,我就这么去做了。”周边市民纷纷慷慨解囊,如今,墙上早就贴满了“爱心标签”。
社区党员志愿者每天将热气腾腾的午饭送到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们家中。临近中午,党员志愿者曾智成走进郭家桥社区的“墙上的爱心”餐厅对服务生说:“4份青芒果沙拉椰香米饭,打包走。”说罢撕下墙上的4张爱心标签。服务生接过爱心标签,微笑着递给曾智成打包好的盒饭。曾智成和几位党员志愿者没有付钱,提着盒饭走了。曾智成去了郭家桥西街3号院落的潘和荣家,给这位96岁高龄的空巢老人再次送来了午餐。据介绍,潘和荣的子女已经过世,孙辈们离他较远,生活非常不便,社区党员志愿者轮流照顾他。当老人看到曾智成送来的爱心午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墙上的爱心”慈善公益项目,是郭家桥社区党委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携手辖区爱心企业成都三藏素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社区长寿食坊开展的为社区困境空巢老人送餐活动。以餐饮店为载体,前来消费的市民自愿献爱心,每留下一碗素食的钱,墙上的捐赠栏就会贴上一个爱心标签;然后由企业用捐赠的钱制作爱心餐,交给社区党员志愿者为困境空巢老人送餐。
“开这样的餐厅是为了唤起全社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他们有尊严地接受捐赠,凡是需要帮助的人,都可以进店吃饭,然后撕下墙上的爱心标签交给服务生,就可走人了。”秦海说,如果爱心标签用完了,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捐赠活动,作为发起者,自己也会贴上爱心标签。
“墙上的爱心”仅仅是望江路街道“党建+”微创投项目之一。据望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月玲介绍,今年年初,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街道收集了45个党建项目,经过路演与筛选,16个创新项目陆续启动。
互联网+双报到
成都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
据市委组织部介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成都不断完善落实党内学习制度,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做到学有抓手、学有实效,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如:组织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员轮流讲党课、分专题集中研讨,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讲党课2.5万余场次,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讨论4万余场次。成都还以支部为单位,每月确定一天为“固定党日”,开展党内活动,要求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通过配套建立党日活动预告、督查情况公示、考勤结果运用等制度,推动“固定党日”制度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
在创新载体方面,成都实施了“美丽成都·党员示范行动”,引导全市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为民服务办实事、奋发有为促发展,不仅在各地各行业领域广泛开展党员示范标兵、示范团队、示范单位、示范行业、示范城镇“五级联创”,还分层分类确定创建标准,引领带动齐做合格党员、争当示范先锋。成都还在机关单位探索“互联网+双报到”方式,健全党员经常性、项目化联系服务群众平台。
此外,成都还通过认真落实省委三项整改“回头看”要求,深入开展“五个三”分类整改行动,对照“四讲四有”标准、创先争优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解决不作为、不愿为、不善为等“三不为”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重点解决理想信念不牢、宗旨观念不牢、廉洁意识不牢等“三不牢”的问题;普通党员重点解决不在组织、不守规矩、不起作用等对照党员标准“三不像”的问题;党委(党组)重点解决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干部日常监管不力等“三不力”的问题;基层党组织重点解决政治性不强、规范性不强、原则性不强等“三不强”的问题。
记者 韩利 董馨 李娅
图由望江路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