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成都提出依靠改革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成都将如何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条改革政策 支持实体经济
成都市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从促进融资、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增强供给、优化环境5个方面对实体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共涉及20条“干货”。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降低融资成本是关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分类设立总规模270亿元的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企业加速发展。20条措施中,前4条集中致力于促进企业融资,包括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完善企业融资支持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一刀切”式抽贷停贷和压贷。
该《意见》通过控制风险、降低担保费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成都将对参与“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或开展境外技术和品牌并购、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在境外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工作经费和保险费用等补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项目招投标且中标项目使用地方名优产品(服务)达1000万元以上的,最高奖励300万元。
创新思维
激活传统产业
淘汰落后、提升低端、突破高端,这是成都产业发展的思路。去产能,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在淘汰落后方面,成都已经整体退出采煤行业和烟花爆竹行业;在关停落后产能的同时,成都提高了各产业的“门槛”:例如成都市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焦炭、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项目及燃煤电厂;对全市小钢铁企业,成都也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
不过,成都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产能并不是简单地关闭或者停工企业,传统企业不一定都需要去产能。比如食品,成都就有发展得很好的企业和项目。针对一些传统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这种改造或者创新,让企业重新焕发新生。
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库存是十分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成都为此举措良多。今年6月,成都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51条政策引导房地产行业去库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新区的三大创新举措
9月3日,瞄准生物治疗癌症、总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的成都新蜀肿瘤医院正式落户高新区。与此同时,由该医院与中领国际精准医疗产业集团合作成立的国际标准的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也宣布落户高新区。比投资额更引人注目的是,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理查·罗伯茨和杰克·邵斯达克教授将共同出任这个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成都高新区培育新兴动能的案例之一。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和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创新举措。
基于本土的人才、产业、市场优势,高新区规划将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上,加大国际开放合作力度,与生物医药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园和技术转移集团建立合作;同时引进国内外顶尖生物产业人才或团队,提升高新区及成都国际生物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不仅是生物医药,高新区着力补齐创新创业体系中“国际化”“全链条”元素,加大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聚集力度。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体系规划,建设了菁蓉创新创业网站和三个数据库(双创企业信息库、全球要素资源库、双创企业信用库),为创新创业企业、团队、个人实现全要素资源的线上线下动态适配服务。
金融服务方面,2016年,成都高新区推出了两款政策性融资产品,与成都银行合作的“壮大贷”和与工商银行合作的“新创贷”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5800万元。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