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政策里面最火的一个词是什么?无疑是“供给侧改革”!
关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至少有三次清晰的表述:
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则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7月8日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则强调要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跟国内其他一线城市一样,成都同样正在大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就表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结合成都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是个经济学术语,但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很简单:就是生产适合老百姓需要的商品,提供满足老百姓需要的服务!
从全国看,各地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改革任务时,都比较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比如上海的重点是在“降成本”上面,重点是减轻企业负担,弥补创新短板,扩大有效供给。广州则更强调先进型产业的打造和完善。深圳则把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上面。
就成都市来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成都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方向,破解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
在笔者看来,成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自己的三大特色:升级产业、服务民生和辐射周边。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去产能”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新词。几年前广东省提出的“腾笼换鸟”,其实就是“去产能”和“调结构”的一种具体做法。
“去产能”在“三去一降一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十年前笔者曾去成都附近的彭州采访,那里有个跃进煤矿,当时是成都市最大的国有煤矿。去年旧地重游,问及这个煤矿,朋友告知早在2009年,这个煤矿就已经关闭了,而且成都市现在已经全面退出了采煤业和烟花爆竹业。
但成都市做“去产能”的时候,并没有把这项政策简单理解为就是把工厂或者公司停产关门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充分利用“去产能”的机会,积极全面推进产业升级。
笔者了解到,成都退出传统采煤产业后,积极培育和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营造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成都市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升级方面,不仅仅是从产业层面进行调整,更是从企业具体情况入手,积极“降成本”,为企业松绑。
笔者了解到,早在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成都市就提出,今年将抓紧启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好降低融资成本、减税减费、简政放权的政策“组合拳”,真正为企业松绑、为实体经济让利。
其中,由成都市地税局牵头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后,众多小微企业再获税收“福利”。符合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条件的小微企业范围扩大,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此外,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实施“蓉欧+”战略,经“蓉欧快铁”运输到欧洲以及经“蓉欧快铁”到达成都后分拨到省外城市的货物,市口岸物流办将对省内段运费实行全额补贴,对省外国内段运费实施部分补贴。
加快社会民生改善
自中央提出“去库存”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后,不少人都有个错误认识,认为“去库存”就是帮助开发商卖房子。实际上,“去库存”更多是一根链条,在这根链条上把城镇化进程、流动人口管理、住房制度改革等诸多重大工作有效关联在一起,加快改善社会民生。
早在2014年11月,四川省出台《四川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之后,成都市就率先试点建立了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制定统一的居住证积分入户标准,达到积分入户标准的外地来蓉人员可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很多外地人就成了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这有效加快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积极引导其就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从而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
就在今年6月,成都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按照“管控增量、消化存量、提升质量、因地施策”的原则,抓好落实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51项具体举措。
笔者了解到,成都市还在继续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成都市在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体现出非常浓烈的民生色彩。
笔者作为跑经济口的记者,深知国内金融贷款始终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流程相对较长,手续相对复杂;另一方面,国内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又急需贷款资金扶持,最怕面对的就是“贷款难、难贷款”这个致命问题。
为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成都市进行了大胆探索,让民间资金有序合法进入实体经济的新方式,支持“双创”企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让民间资金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形成丰富的金融产品,精准、定向地进行投资,依法、有序、理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种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不同层次资金供求方的对接“牵线搭桥”,也能够规范各类融资行为,保障企业和民众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十三五”期间,成都有几个历史性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蓉欧+战略,具体政策上也有四川自贸区建设、成渝城市群发展和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中央就明确提出了:“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升成都核心功能。”
而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成都市也充分抓住了这些历史性机遇和具体政策,主动辐射周边城市,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比如轨道交通是成都在产业升级中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而成都市在推进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时,拟建2-3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通过先期示范带动,有望促进现代有轨电车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县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进而激活周边区县经济发展。
另一个例子则来自成都市青白江区的积微物联网。
这个网站是攀钢集团产业的全资子公司,这个西南地区第一家钢铁产业“互联网+”电商平台,去年上线首日就取得了现货竞价成交175.71吨,销售收入134.96万元的成绩。它也是成都市在“去产能”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思维,联合四川其他区县经济一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这个代表着攀钢集团转型的第三方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钢铁价格行情、资讯、挂牌、竞价现货交易等服务,成为成都市乃至全国传统行业转型的代表作之一。
而作为攀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积微物联网的成功,对于推动攀枝花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显著作用:通过这种改造或者创新,让企业重新焕发新生,为攀钢集团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从而将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辐射到四川其他区县,带动共同发展。
成都市在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切实保障民生权益的做法,必将加快成都“十三五”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原标题:升级产业 服务民生 辐射周边 成都发力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