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秋: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成都该如何把未来蓝图变为“实景图”?昨日,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余梦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对成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她认为,成都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政策红利,紧抓国际国内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充分挖掘成都在区域市场、基础条件、优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转型升级为基本理念,以功能优化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现代国家的发展之本,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基本要求。”余梦秋表示,对于成都来讲,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引领地区经济由大变强的利器,是参与区域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因此,成都要以量质并举为主线,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以高新区、天府新区和经开区为重要集聚发展区域,分层推进重点产业梯次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产业,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成都制造业快速融入“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产业循环体系。
“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余梦秋表示,对于成都来讲,要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才能达到提升一产、深化二产的目的,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协调。
此外,余梦秋还认为,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其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应凸显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从而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使农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融合。本报记者 杨彩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