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全国电信诈骗手法大揭秘:假客服 假领导(2)

2016-09-27 19:38   来源: 一财网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史建婷

骗术多变

除上述全国七大电信诈骗重灾区最惯用的诈骗手法外,更多的诈骗手法也在流行。

比如,号称机关单位发放补贴。这种手法冒充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冒充医保局发放“新生儿补贴”,冒充税务局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等。通常要求接听者把“手续费”等打到指定账号,并承诺之后返还。

再比如,冒充公检法机关“怀疑你涉嫌洗黑钱”、“法院传票未领取”、“刑事案件需要协助”等,先将人震慑住,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后,要求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指定“安全账户”。

其他手法还有:假冒银行提示刷卡消费、“移动公司”积分兑换礼品、手机号码被抽中中奖、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提供考题诈骗、电话/电视欠费诈骗、高薪招聘诈骗、伪基站诈骗、二维码诈骗、办理信用卡诈骗等等。

在诸多电信诈骗手法中,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受试者的个人信息。这些“泄露者”的身份包括了黑客、银行员工、医务工作者、公司“内鬼”、学校老师、警务工作者,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应聘到某家淘宝店,成为“卧底”窃取买家信息。

“电信诈骗现在总的感觉就是乱了。不是诈骗分子乱了,是我们自己乱了。”《羊城晚报》引述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在最近的一次有关座谈会上说,“在诈骗与反诈骗的博弈中,我们节节败退,根子主要是部门利益……23个部门,多少专家,多少精英,敌不过犯罪分子,这很悲哀。”

为有效打击电信诈骗,2015年11月,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23个部门组织开展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展开,并将延长至今年底。

在麦庆泉看来,打击电信诈骗,还需要上述23个部门的强强联合。“真的拿不出招来吗?”他自问自答,“我不这么看。”

对于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公安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集中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高发态势。但此类犯罪仍屡打不绝,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一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除了黑客入侵窃取、行业内部人员泄露、设立钓鱼网站骗取之外,还出现了使用专门扫号软件扫取密码的不法团伙。二是遭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及领域广泛,涉及金融、电信、教育、医疗、工商、房产、快递等部门和行业共计40余类,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及密码等也成为犯罪分子交易的对象。三是犯罪团伙反侦查意识强,犯罪嫌疑人依托QQ群、网站、黑客论坛等,使用网络电话、虚假身份等进行联络,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相互交换、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四川绵阳公安侦破“5.2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大量个人银行征信报告,扣押作案电脑45台、手持上网终端61部,银行卡132张,涉案资金230余万元。江苏无锡公安侦破“佳佳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邱某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包括黑客、行业内部人员、中间商等,查获淘宝网、天猫网、京东网、当当网等网站买家个人信息6000余万条。山东菏泽公安打掉一个涉及数据源头和中间商的上游犯罪链条,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包括22名中间商,以及7名行业内部人员,查扣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对窃取、贩卖、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同时,将重点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渠道,督促电商平台、即时通讯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信息服务商以及拥有承载公民个人信息重要信息系统的各部门、各行业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对自身系统和第三方应用进行全面排查,坚决堵塞漏洞,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对销售、传播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网店)、网络账号、通讯联络号码等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依法予以关停、关闭。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侵害造成损失。

原标题:全国电信诈骗手法大揭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