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别样双11开启!官方严惩“炒信” 违者或删社交帐号

2016-10-26 07:3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张云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 “再‘刷单’封你账号你信不信!”25日,国家发改委就双11电商信用建设有关情况举行了发布会。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电商平台共同发起反“炒信”行动。该行动对失信主体的处罚非常明确具体,根据情况,平台可实施屏蔽删除失信主体账号,限制入驻平台、限制推广等措施,更甚者可删除其社交媒体账号。

资料图。武俊杰 摄

“炒信”危害大,呈职业化、专业化特点

“炒信”顾名思义就是炒作信用。大家在网购时,通常会参考商家信用等级或商户的评价,信用等级高、好评多的商家无疑会聚集更高的人气,所以“炒信”就出现了。

对此,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说道,近年来,网络失信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虚假交易、刷单炒信、恶意差评以及滥用、泄漏和倒卖个人信息等违纪违规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且“炒信”还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炒信”组织内部分工明确,有独立的行规、准则,产业链规模越来越大,对电商健康发展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如何预防和整治“炒信”?

“炒信”危害这么大,该如何预防和整治呢?据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11家主要电商双11前会签署《守信践约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营造双11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糯米、奇虎360、苏宁易购、唯品会、亚马逊、当当网、中粮我买网、58同城等。

另外,反“炒信”信息共享也将实施。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总枢纽和信用中国网站的总窗口作用,发布涉电子商务的受惩黑名单,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供社会各界参考使用。

企业也将联合推进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反“炒信”信息共享。25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速运等八家企业还共同签订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

为预防和整治“炒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还将开展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具体而言,电商平台要积极推进帐号实名制认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和约定交换,基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联合惩戒子系统,建立共享并定期更新“炒信”黑名单。

惩戒:平台可删失信主体社交账号

不难发现,反“炒信”行动计划中,提到对各类严重失信主体建立“炒信”黑名单,而且会定期共享。“炒信”黑名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炒信”行为提供账户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物流服务,资金服务,信息服务的单位、个人、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内容。

除了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还要对“炒信”主体进行联合惩戒。平台企业对失信主体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新设立账户,屏蔽或删除现有账户,限制发布商品及服务,限制参加各类营销或促销活动,扣除信用积分,降低信用等级,限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限制账户权限权利,降低搜索排序,限制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入驻电商平台,辞退并通报建议同业机构不予录用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等,查封或删除社交媒体帐号,限制网络广告推广等。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25日在发布会谈及“双11”网络促销诚信体系建设时表示,失信记录完整,并且企业名称里含有“电子商务”字样的联合惩戒对象共19829家,已经安排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

专家解读

——电商平台有纵容“炒信”嫌疑 政府机构介入很有必要

这次反“炒信”行动,恰逢双11前夕,这对即将到来的双11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知名电商观察家鲁振旺接受对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主要可以营造双11良好的购物气氛,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过鲁振旺强调,现在一些“炒信”手段已经很高明,所以“炒信”不会完全杜绝。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道,从原来的“炒信”情况来看,有些电商平台为了营造虚假的繁荣,纵容或默许商家“炒信”,这其实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所以第三方尤其是政府机构的介入很有必要。

朱巍还说道,“即便如此,‘炒信’行为也很难完全杜绝,一是因为电商平台上商家太多;二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存在滞后现象。”

受此次反“炒信”行动的影响,今年双11电商销售情况会受影响吗?鲁振旺说道,双11已经成为全民购物狂欢节,还是有很多真实的购物需求的,而且随着消费的升级,整体上看,今年双11的销售成绩并不会受到影响。(完)

原标题:别样双11开启!官方严惩“炒信” 违者或删社交帐号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