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噪声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35% 处理情况满意度低(2)

2016-11-06 09:07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规划为先、环评要严、信息公开,预防比治理更重要

噪声如此扰民,为何防控难以跟上?来京参加噪声年度报告编制培训会的多省(区、市)代表直言,当前,污染防控的重点在水、气、土,噪声污染防治已被边缘化。1998年国家环保局噪声处被取消,直到今年3月环保部大气司成立,才恢复了噪声处,但这个处的职能不只是负责噪声污染防治。

“在我国当前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问题面临任务急、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实存在监管主动性不强、力不从心等问题。”毛玉如并不讳言当前的问题,他表示,环境保护部已将噪声防控纳入今年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当务之急是开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前期研究工作,从立法、司法、执法和日常监督等环节来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由于噪声局部性、地域性的特点,防控的主体还在地方。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台和正在修订噪声防治条例、办法。但很显然,噪声管理工作还难与百姓的期待相适应。

“目前反映出的噪声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城市规划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考虑,导致局部矛盾突出。”李孝宽说,“还是理念和重视程度的问题,如果制定城市规划、区域开发、交通发展和其他专项规划时,能够考虑到噪声的影响,防患于未然,防控效果肯定不一样。”

预防比治理更重要——多位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项目一旦建成,想把噪声源管好非常困难,必须要有前瞻性,重视潜在风险。”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斌说。

源头控制,环评是重要一环。对此,卢力表示,2015年环境保护部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59个,95%的噪声污染防治费用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电厂等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无论是环境保护部批复或者省市县级批复,新建项目环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导则的相关要求,来评价分析建设项目的超达标情况,根据超标的程度来确定污染防治措施和投资费用。

现在,人们已经可以看到日常的空气、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未来,声环境能否做到这样的信息公开?专家表示,由于噪声污染的特点,监测的区域有限,监测结果即便公开意义也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公开不重要。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商品房项目受外界噪声污染情况公示制度。购房者买房可事先知晓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这就切实保障了购房者的知情权,降低了噪声投诉。

人口众多,城镇化脚步快,超级特大城市聚集,没有哪个国家有过类似我国的噪声污染防治经历。即便如此,发达国家的一些防治经验依旧值得借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团队为国内几个城市绘制了“噪声地图”。

“噪声地图是集环境声学、地理信息、交通系统和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领域于一身的综合性高科技系统,噪声地图作为未来城市数字化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和图像的方式呈现了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噪声污染状况。”李孝宽表示,“管理部门可以掌握城市宏观噪声环境质量的水平,统计在不同噪声值区间内的暴露人口,基于噪声地图提出经济可行的环境噪声管理与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等,这对环境管理有很强的技术支撑功能。如果能把噪声地图真正用好,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很多城市在这方面没有太多进展。“这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支持,关键是要重视。”李孝宽认为。

原标题:“想静静” 真不易(绿色焦点?“身边污染”如何消除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