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红星路二段成都传媒集团办公楼16楼,灯火通明。饶竹舟站在落地玻璃前,享受着这座城市的夜景,这是成都日报编辑中心编辑独有的“工作福利”,在繁忙的夜班编辑工作间隙,站在窗前看看这座城市,“看了12年了,风景越来越美,见证这座城市的一点点变化,我很荣幸。”略有些厚的眼镜片,遮挡不住饶竹舟疲惫的眼神,前两天因为工作安排,他每天下班的时间和这座城市的苏醒合拍,“别人去上班,我是赶回家睡觉。”
2004年,饶竹舟加入成都日报社编辑中心,此后的12年时间里,他把自己的青春留给了这座城市的深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还清楚记得第一次踏进报社的情景,那时候很青涩。”在此后的许多个夜里,他在编辑中心其他前辈的指导下慢慢成长,从一名新闻战线上的新兵,成长为党报的首席编辑。
“版面是有生命的,所以需要编辑在工作时也倾注情感。”多年前,饶竹舟的师傅把这句话送给他,当无数个版面通过他的手最后定格在时间上后,饶竹舟慢慢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的内涵,每一段文字的表达、每一张图片的选取、每一个版式的思考,都会在第二天带着温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记录的故事本身是鲜活的,记者的文字、摄影的图片本身也倾注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作为编辑也一样会倾注情感,不同的表现手法就是不同情感的表达,相信很多读者用心都可以体会得到,这就是报纸的魅力,也是这份职业的魅力。”
夜班编辑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与常人相反,身为首席编辑的饶竹舟负责要闻编辑,更是经常通宵辛苦工作。“说辛苦肯定辛苦,和家人的作息时间都是反的,时间长了也很难受。”除了一周两天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饶竹舟并没有太多时间能和家人一起度过,这是每个夜班编辑的痛苦,“痛并快乐着,其实很多工作都有这种体会。”
一干就是12年,究竟是什么让他在夜里坚守着这份职业?饶竹舟的回答非常平静,“在这里我能读懂这座城市,党的政策主张、时代风云、社会进步、公平正义……这些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故事,都是通过我和同事的手呈现在那张纸上,然后走进千家万户,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是每个职业都能给予的。”当夜里这座城市逐渐安静的时候,会有很多常人无法看到的风景呈现给夜班编辑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我坐过通宵公交车,后来和司机成为朋友;我去的夜宵店的老板,会给我聊聊他的孩子考上了好的中学;开夜车的出租车司机,把最温暖的笑容奉献给我……这座城市的温暖不分白天黑夜,这座城市的美不分白天黑夜,这些我都见过,这难道不是一种财富?”
本报记者 俸奎
原标题:讲好成都故事 记载成都精彩 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