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全国首个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在成都落成

2016-11-23 07:3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根据监测平台改造后的   张大千书画馆   图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

摆在桌上的手持式监控设备

这两年,寂寞的文物修复行当火了,但毫无疑问,在文博专业人士看来:修,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更高级的是预防性保护。时下文博迷都将高光投射到文物修复的人员、设备、技艺的稀奇古怪上,却殊不知当下的文保行业就连“恒温恒湿”的专业用词都已抛弃,成都商报记者昨天走进四川博物院省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的机房时,竟有种穿越时空,走进未来的感觉。

一件张大千画作,从库房保存、到展厅陈设,再到外出巡展,都可通过这监测系统全程监控,张大千在展柜里缺水了(湿度不够)、光照太强了,都可以通过一种高科技手段得到调控。因为监测系统的运行监测,分析出之前张大千书画馆等几个重点区域的文物保存环境需要改善,四川博物院更花费巨资改造了张大千书画馆、书画馆和工艺美术馆三个对文物保存环境要求最高的馆厅。

成都商报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11月9日,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暨四川博物院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结项验收在成都圆满结束。项目的验收标志着价值千万元的全国首个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在四川省建成。

1

如何实时监测文物状态?

分布在博物院内的400多个数据收集终端将发出在线实时监测数据

当下文保界,衡量其文保环境的专业用词已从简单的“恒温恒湿”转为“稳定洁净”。如何对文物保存的库房、展柜、展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调控,成为文保行业更为严格的要求。温度、湿度、防震、紫外线、光照等众多因素会直接影响文物的安全。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和配套的省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在线监测平台的作用,就是对文物的家进行全天候监测,以便文博工作者对有可能出现文保风险的文物进行调控。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张孜江点开四川博物院张大千书画馆的在线实时监测数据:温度、湿度、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氧化碳、光照、紫外辐射度一目了然,温度波动在2摄氏度、湿度波动在5度之内,一红一蓝两条线平稳地在数据框中按时间线性流动。这些实时数据,是由分布在博物院内的400多个数据收集终端发出的。记者注意到,分散在张大千书画馆里,个头如同手机大小的数据终端器,每半个小时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传递到监测平台。张孜江举例,文物预防性调控的环境分为微环境(张大千书画馆的展柜内、库房贮存柜内、存放张大千画作的文物包装囊匣)、小环境(文物外的展厅和库房)、大环境(大气环境)三部分。有了这套监测系统,博物院发现,在张大千书画馆需要对展厅的装修材料、展厅环境布设和库房保存空间进行彻底改造,以确保这类有机质文物的安全保存。

2

张大千画作在外如何防身?

神秘碳纤维智能囊匣为张大千画作巡展提供高大上的“旅行环境”

按照传统理解,当张大千书画馆里布设的展柜湿度不够标准时,文保中心会进行补水措施。但实际上,如今的“张大千”要喝水,已完全可享受到免补水达到提高湿度的待遇。这神秘的设备就是净化调湿机。除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当监测系统平台发现湿度不够时,展柜外的调湿机将自动将空气中的水分子转化,补充进展柜,提升湿度。

“张大千”出门在外如何防身?博物院自有高招:神秘的碳纤维智能囊匣昨天在成都商报记者面前曝光——四川博物院常年有100多件珍贵文物进行巡回外展,其中绝大多数为张大千画作,之前国内比较高效、科技的囊匣是无酸纸材料制作而成,虽降低了酸质腐蚀的可能性,轻便但不够结实,运输过程中安全性不足,四川博物院于是将眼界再往前走了一大步,直接运用高科技的碳纤维智能囊匣盛放大千画作。画作巡展到外地,开启囊匣,开启当下的环境数据将实时传送回博物院的监测平台,匣内外的温度湿度和瞬间变化情况一目了然,选用航天工业用到的碳纤维高科技材质,质量轻、强度高、防水防火防腐蚀。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种囊匣采用计算机CAD整体设计一次成型,通过模压工艺对整张碳纤维布进行制图、切割后,在模具内一次成型生产,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十倍。囊匣内还设计有隔层,为防止调湿剂、吸附剂等预留了存放空间。更牛的是,囊匣还设计有标准插口,用于放置无线智能单元,上下表面采取防滑设计,科技、安全、为出门在外的“张大千”提供高大上的“旅行环境”。

展望未来

“以后有望用一个平台实时监测四川所有的博物馆”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四川是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的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首批试点省份之一。2013年,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四川博物院预防性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实施。该项目历时2年,完成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微环境调控、柜架囊匣配置等项目实施内容,建立了四川博物院室外环境监测小型气象站及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站、四川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该区域中心的建成,搭建起了省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包括成都博物馆新馆、金沙博物馆、雅安市博物馆等四川省6家市级博物馆监测数据联网。

这个目标将继续扩大,据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张孜江透露,以后四川有条件的所有博物馆监测数据都将联网,而通过这个系统平台,通过一部手机,一个授权,就可以实时查阅、监测所有博物馆的环境情况,以便对文物的安置环境、展陈环境进行监控和调控。

记者 谢礼恒 摄影报道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