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新华网:少“霾”怨,共呵护

2016-12-23 15:29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张继

连日来,中国多个省市深陷“霾”伏。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被雾霾笼罩。我们究竟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雾霾天?是一味的网络吐槽或埋怨,还是以务实的行动共同呵护自己生活环境?这种时候,往往检验着市民的文明素养。

每当雾霾来临,“同呼吸、共雾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公众对于雾霾的态度从最初的恐惧和焦虑,逐渐过渡到了坦然面对。治理雾霾没有特效药,需要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尤其需要市民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当下共识。但在移动互联自媒体时代,少数人大肆消费“公众对雾霾的情绪”,如有营销账号发布免费发放口罩信息以博取关注,也有借机推销空气净化器的商家,以各种夸张、煽情的形式“挑逗”公众情绪,企图掀起所谓的网络“盛宴”。

雾霾娱乐化是一种典型方式。有词牌版的《沁园春》:“xx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xx内外,浓雾莽莽,xx上下,阴霾滔滔!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有成语版的:“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雾以吸为贵”、“不见不散”等。有古诗版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旧宫雾霾几时休。毒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帝都作非洲”等。

如果说这些调侃只是一种善意的发泄,那么少数人在网络空间推波助澜则是一种人为的舆论“雾霾”。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出现重度雾霾天气之后,网络上出现了“学校不让学生戴口罩”、“禁止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谣言;还有少数网民以戴口罩举牌子、静坐等所谓的“行为艺术”,来发泄不满。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信息和行为加剧了市民对雾霾的焦虑和不安。对于这种网络“雾霾”,我们要坚决说不,不能任由这些“雾霾”污染我们的网络空间。

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既然人人难逃雾霾,何不多思考一些如何自我保护并减少危害,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既是环境污染的贡献者,也是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更是环境治理成果的受益者。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我们要争当“行动派”,不开“清淡馆”,人人呵护,人人共享。

少“霾”怨,共呵护。从我做起,低碳绿色生活。天蓝、地绿、水清,将离我们更近。

原标题:少“霾”怨,共呵护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