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王玲)12月26日报道 今天上午,“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抵达成都博物馆,参观了布展工作。
在参观敦煌洞窟的时候,樊锦诗发现洞窟内的LED冷光源偏暗,她建议,洞窟内的灯光可以再调亮一点。“由于灯光的紫外线会对文物产生影响,所以敦煌的洞窟内都是没有灯光的,观众参观的时候必须依靠专业讲解员拿着手电筒带领参观。所以如果洞窟内灯光太暗,会影响观众参展。”樊锦诗说,LED灯光是冷光源,不会对洞窟内的文物产生影响,建议再调亮一点。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千里迢迢去到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如今的她已满头华发。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也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参观过程中,看到万育庚、常书鸿等临摹艺术家的作品,樊锦诗还专门驻足观看。“万育庚我曾经见过的。常书鸿先生临摹的‘莫高窟第66窟、盛唐时期壁画观音菩萨’很好。”樊锦诗先生说。
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也特地赶来,为樊锦诗介绍此次参展的文物。“这个是我们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蟠龙盖罍,这一件是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一级文物“燹公盨”,产自西周时期,与大禹治水有关……”王毅挑了一些和成都、四川有关的文物进行介绍,樊锦诗先生认真聆听。
王毅给樊锦诗介绍老官山织机以及天府丝绸的起源、蜀锦的织造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