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敦煌壁画 图画版的半个中国美术史

2017-01-07 08:0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天宫伎乐(局部)

天宫伎乐(局部)

□张骞出使西域图出自莫高窟第323窟,是中国唯一一幅反映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画

□早期的飞天上身壮硕,有些虎背熊腰的姿态,整个身体呈V字形,有一种下坠感

□莫高窟画师度过匆匆忙忙一生,大多数人在这里画了一辈子也无法留下真实名字

帝王将相、使者朝会、商旅往来、生产劳动、风俗礼仪、婚丧嫁娶、耕作扶桑、洒扫宴饮、音乐舞蹈、衣冠服饰、天文地理、医药科技……在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上,这些浩瀚的内容层出不穷。“如果说敦煌的每一座洞窟都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库房,那每一幅壁画都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连起来就是图画版的半个中国美术史。”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罗瑶从事讲解接待工作32年,一提起敦煌壁画,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一如成千上万个普通的画工,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度过了孤苦寂寞的一生,在敦煌,最不易察觉的就是时间的飞逝。工作人员高鹏临摹了35年敦煌壁画,田鹏讲解了19年敦煌石窟,“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这种对敦煌的敬畏之心,就是敦煌人由内而外的气质。

舞乐图(局部)

舞乐图(局部)

继2016年12月31日整版报道《敦煌壁画藏着那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之后,本报记者又采访了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听他讲述敦煌壁画中那些和历史相互印证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图:唯一珍贵的类型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佛教史迹画,出自莫高窟第323窟,是中国唯一一幅反映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画。张骞出使西域的文字记载很多,但是图画资料只有这一幅。

这幅图画以山岭为间隔,共有3个场景,右上为汉武帝在甘泉宫礼拜金佛,下部是汉武帝送别张骞,左上角则画了张骞手持旌节远赴大夏。这幅画讲述了汉武帝派霍去病攻打匈奴人大获全胜,缴获了匈奴的两尊“祭天金人”,并且将之运回长安,还专门建了座宫殿来供奉这两个“祭天金人”,这座宫殿就是甘泉宫。但汉武帝一直不清楚这两座金人神像的渊源及名字,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

在张骞辞行的画面中,张骞跪在当中,两旁的侍童手持像棒子一样的东西,叫做“节”,是一国使者出使标志,就像苏武牧羊的故事中,他客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个“节”就是使者所持的符节。

张骞出使西域是官方的行为,为什么画里有两个僧人的形象呢?其实这里暗示,匈奴人的那两座“祭天金人”就是佛像,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去问佛的名号。

当然,这个故事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有所出入。历史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部族来夹击匈奴人,这是一种军事战略,并不是去问神佛的名号。画中的故事由佛教徒牵强附会而来,目的是抬高佛教的地位。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推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这里将其往前推了100多年;第二,对待佛教的态度不一样了。佛教本身是由无数传教高僧沿丝绸之路自西向东逐步传入中国,而在这个故事中却是中国的帝王派重臣出使西域,将佛教主动引进中国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特别重大,他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回来之后,张骞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赞誉他视野开阔,能看见很远的地方。

早期飞天虎背熊腰

后期飞天瘦身轻盈

我们一提到飞天,往往就会想到唐代神形潇洒、衣袂飘飘的飞天形象。受西域风格的影响,裸体飞天形象出现在莫高窟早期的壁画之中。

飞天形象也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早期的飞天就像一个刚学会飞翔的小鸟一样,尽管它有翅膀,但还没有掌握飞行的要领,在半空中摇摇晃晃。这时的飞天上身壮硕,有些虎背熊腰的姿态,整个身体呈V字形,总有一种下坠感。但是到了隋唐时期,飞天就像一只成年的鸟,掌握了飞行的基本技巧。为了在天空中潇洒从容地翱翔,飞天也开始“瘦身”,一改健硕的体态,变得有些轻盈。

敦煌莫高窟的标签之一,便是“飞天”。

飞天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佛祖的“驰名商标”,有人说它是飞来飞去的信使,还有人说它是折翼的天使。飞天是出自佛教天龙八部中的两大部众,负责天庭的音乐舞蹈,其中一个为天歌神乾达婆,负责唱歌,她以香气为食故而自带香气,而歌舞神紧那罗则负责演奏乐器。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与现在一言不合就闹“单飞”的偶像组合有所不同,“乐队”里的这两名成员关系融洽,形影不离,他们为佛陀、菩萨及众神奏乐歌舞,使得佛国世界中满是欢乐祥和的气氛。每当佛陀讲经说法的时候,首先出场的就是这些歌舞部众。他们通过唱歌、跳舞、散花和奏乐,使得讲经的氛围更圣洁虔诚。

这幅《宝池莲花平棋图》壁画的隔壁,住着初唐时期的壁画《莲花飞天藻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幅藻井的中心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周围有四身飞天持花飞旋。如果观众的头随着壁画旋转一周,就能感觉到这些飞天似乎乘坐流动的云彩环绕飞旋,动感十足。这种色彩对比强烈的盛唐风格,追求明亮鲜艳的审美效果,与唐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关系密切。

另外说下平棋图案。这是莫高窟早期中心柱窟常用于装饰窟顶的图形。这幅壁画出自莫高窟第257号洞窟顶部,绘于北魏时期。画中藻井的原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装饰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古人有“交木为井,绘以藻纹”的说法,意思是用4根木头两两交替搭起水井,上面绘制了水藻的纹饰。这是中国传统的五行相克的原理。木结构建筑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火,而藻乃水中之物,有防火、护佑建筑安全的寓意。但是木材在莫高窟石窟中的实用价值不大,所以工匠们抛弃了木材,直接在泥巴平面上用颜料绘制出藻井。

原标题:敦煌壁画 图画版的半个中国美术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