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接受专访。
于会文:“解决环境问题愿望迫切、时不我待”
1.环境管理重大转型
环保工作必须以“环境质量切实改善”为核心和导向,“环境质量是否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尺”
2.环保部门敢于亮剑
环境执法是环保工作的看家本领,环保部门要敢于发招,坚持重典治乱、铁腕执法,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3.环保监督力度加大
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环保督察试行方案,力争在今年4月底前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
“等不起慢不得”,这是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所使用的词汇。
“这正道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和紧迫。”1月16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广安代表团分组审议会议间隙,新任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对华西都市报-封面记者坦言:“对目前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既要看到问题本身长期的艰巨性、复杂性,又要看到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省委绿色发展决定提出,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重拳出击、铁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环境保护工作倍受关注,环保部门长期负重前行。
“当然有压力,但这也是动力。”面对记者,这位新任环保厅长毫不避讳,“有什么问题,你们尽管提,我们共同面对。”
从地方领导到环保厅长,尽管刚刚上任,但显然,他已经马上进入了状态。
环保形势紧迫
“已到冲锋陷阵放手一搏之时”
说到目前四川全省的环保形势,于会文一连用了冲锋陷阵、动真碰硬、放手一搏三个成语,“对于环境保护,省委省政府要求高,人民群众期待高,解决环境问题愿望迫切、时不我待。”
于会文告诉记者,眼下,整个环境管理战略正经历深刻调整和重大转型,即环保工作必须以“环境质量切实改善”为核心和导向,“环境质量是否改善将是检验所有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尺。”
就在日前,四川省政府刚刚印发《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和环境质量指标,提出到2020年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大气环境达标个数要超过50%,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2%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大战役’一条主线,按照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排出路线图和时间表,把每一项决策部署都真正落地落实,全省环境质量一定能得到持续改善。”于会文提到,2017年,四川环保的总体思路就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解决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深化各项环保改革,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环保责任,对打赢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进行全面部署,确保完成“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年度目标任务,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监测执法并重
“坚持监测与监管的测管协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强力推进“环境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在于会文看来,要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就必须用好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两个重要抓手。
“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未来工作中,要继续用好监测手段。”于会文期待的是,今年,由环保部门牵头制定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已于1月通过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正按程序报省政府审定印发。未来,四川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同时,于会文强调,环境执法是环保工作的看家本领,环保部门要敢于亮剑和发招,坚持重典治乱、铁腕执法,形成并长期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去年9月至12月,在环保大检查大执法“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751件,处罚金额8932万元,比上年全年处罚金额超出10.82%。
在于会文看来,环境监测与执法需要协同联动。“比如,水环境污染问题,‘表象’在水中、‘根子’却在岸上;大气环境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于会文补充道,监测反映的是水中、是天上的“现状”和“表象”,而“根子”问题却要依靠执法和其他手段去解决,也只有依据科学准确的监测,执法才能更加精准地发力。
“所以未来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监测与监管的紧密结合、协同联动,下大力气推进测管协同。”于会文说。
“ 督企”更“督政”
“率先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
除了“督企”,今年四川的环保工作,“督政”力度也将更大。
2016年底,四川省委专门印发了环保职责分工方案,进一步厘清环保工作的职责分工,划清了环保工作的“责任界限”,更拧紧了环保工作的“责任发条”。
此外,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环保督察试行方案。对此,于会文介绍到,三年督察任务两年完成,在2016年完成5市督察基础上,程序不减、标准不降,争取在2017年4月底前完成剩余16个市州的环保督察,预期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
另一方面,为实现从源头上控制住污染,还将不断强化“环境准入”保障。具体而言,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固定源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经营管理,加快推进高污染、高风险企业环境责任强制保险。
“当然,还会强化法治保障。”在于会文看来,要用好法律武器,尤其是用好《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同时,抓紧建立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修订出台《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措施,为四川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科技标准倒逼
“确定高于国标的排污限值”
作为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于会文有着标准“理科生”的严谨。在他看来,科技标准在环保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又要强化“标准”的倒逼支撑作用。
“比如公众强烈关注大气环境的问题,就需要科学深入地开展污染源成因、成分、肌理分析,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争取更明显的治理成效。”他说。
此外,于会文强调,环保工作要避免“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行业和领域,确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污染排放限值。“比如为进一步强化岷江、沱江流域污染治理,去年颁布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两条江河的污染排放限值收严收窄,提高了排放限值,就为倒逼岷江、沱江流域早日全面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问到对于工作有无定下什么目标时,于会文双手一摊,“环保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埋头苦干、扎实推进,不看广告看疗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摄影雷远东
原标题:督企更要督政 拧紧环保工作“责任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