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回应百姓期待的表述引代表委员热议——
直击
1月16日下午,在分组讨论的会场,对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逐步改变适龄人群入托入学难的状况”的内容,省政协委员、巴中市恩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俊感触良多:“已有兄弟省免除学前一年保教费,四川能否也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加大投入、修建更多普惠性幼儿园?”
除了热议适龄人群入托入学难这样的“热点民生”,代表委员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报告中提到的“继续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等“底线民生”问题。
看热点民生
希望15年免费教育能惠及更多孩子
发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声音,缘于朱俊的另一个身份:一个四岁男孩的奶奶。朱俊的儿子与儿媳在成都工作,都是工薪阶层。“去年孙儿上幼儿园难倒了我们,儿子儿媳住家附近公立、公益性幼儿园学位太少,而私立幼儿园每年动辄几万元的学费让人难以承受。”朱俊发现,自家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当前学前教育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民办幼儿园价格高读不起,公办幼儿园学位少装不下,其实就是优质低价的幼儿园少了,而这个供需矛盾的解决还是要靠政府加大供给。民族地区去年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希望这项政策能早点惠及全省所有的孩子。”
朱俊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刘以勤的响应。她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保教费成为年轻夫妇家庭中最大的开支之一,再加上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2个小孩对年轻夫妇来说意味着付出更高的教育成本。“只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才会真正具有公益性、普及性,更好为适龄儿童提供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
如何分步骤地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刘以勤也有设想。“针对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幼儿园(所)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城区可把学前三年纳入义务教育,中心城镇可把学前二年纳入义务教育;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因教育资源不足,可把学前一年纳入免费教育。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城市接受学前教育的,与所在城市幼儿享受同等政策。”
议底线民生
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部署
“省政府有大目标,我们社区也有小目标,争取今年再改造十几个老旧小区。民生工程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最后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的。”1月16日下午,省人大代表、江油市中坝镇滨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华指着报告中“继续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太振奋了,‘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今年报告,决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从内江市两会到省两会,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谢娅一直在呼吁,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部署。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以内江为例,全市纳入全国工会帮扶系统档案的城市困难职工有1.6万余户。”谢娅认为,需健全“政府引导、多元主体、社会参与”的帮扶体系,政府部门协调统筹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促进等配套开展,提质扩面保障网。“在方法上要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解困脱困有的放矢、精准到位。”□本报记者 江芸涵
原标题:免费学前教育 能否惠及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