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档案馆收藏有不少民国时期的老报纸,这些身处恒温环境下的报纸,一般是不允许翻动的。年代越久远的报纸,越不敢动,因为轻轻一翻,就可能把纸张弄碎。
别看这些新闻纸这么“脆弱”,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内都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生产出合格的新闻纸。直到1945年6月1日,中国第一张用百分之百机械木浆制成的新闻纸在宜宾问世了,这也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用国产原料自己生产的新闻纸。
在近代中国的造纸业发展史上,四川宜宾绝对算得上举足轻重的角色。说到这段历史,还得从宜宾当时的两间造纸名厂——“中国纸厂”和“中元纸厂”谈起。
宜宾设厂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沿海地区工厂纷纷西迁。
时间回到上世纪30年代末,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沿海地区工厂纷纷西迁。与此同时,中国长期仰赖的新闻纸进口渠道也在战火中被迫中断,使得国内方兴未艾的媒体行业一时间遭遇重创。在各大报社的一片烦言中,当时的国民政府紧急召集相关负责人以及造纸专家磋商,决定设立一间以机械木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新闻纸厂,希望以此解决国内报业的用纸难题。
带着使命,中国造纸专家、美国缅因州大学制浆制造工程专业硕士金瀚来到四川,决心以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政府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1943年3月1日,中国纸厂成立,金瀚担任总经理,随即他到重庆、乐山、泸州等地考察选址,最后,厂部选址在四川宜宾县安阜乡岷江北岸鹫洲坝(今翠屏区安阜镇)。这里位于三江汇合处,水质清明,水源丰富,两江的上游木材可水运集中在此处,又终年可以和长江通航,下可达重庆、上海,上可至乐山、成都。且上有嘉阳、黄丹煤矿,下有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宜宾发电厂、天原化工厂,附近区县又有不少木材资源。
1944年3月,国民政府正式指派专员韦焕章到宜宾洽谈购置地皮的事宜,并由孙孝孺工程师订购了纸机、切纸机、蒸煮锅、削木机、漂浆机等设备。随着地皮、设备的相继就位,1945年4月,“中国纸厂”终于在宜宾市安阜乡生根安家。
造出好纸
其实,当时在宜宾已有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中元纸厂,创办者钱子宁也是中国现代造纸工业的开拓者。
钱子宁先后在同济大学、德国寇顿工业大学的造纸专业进行学习,1936年,钱子宁等人集资100万元,成立了中元造纸试验所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建厂造纸。因为战争原因,工厂内迁,最后来到了四川宜宾。1939年9月,宜宾中元造纸厂破土动工,第二年6月建成投产,纸厂产品除供应本省外,还行销云南、湖南、上海等地。
中国纸厂”与“中元纸厂”的落成,开启了中国造纸行业的崭新局面,也让宜宾这座小城一下成为当时中国纸业产地的翘楚。
不过,在实现大发展的同时,两间纸厂也各自面临如设备陈旧、原料匮乏、水电缺乏和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等问题,生产效率不高,年产量仅几百吨。为了克服这些掣肘,金瀚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研发出一套“全机械木浆抄纸”技术。无巧不成书,就在此时,磨木机变速齿轮箱也恰好运抵宜宾,为磨制木浆提供了条件。就这样,1945年6月1日,随着双缸单园网抄纸“一号机”的投产,我国第一张用百分之百机械木浆制成的新闻纸在四川宜宾的“中国纸厂”正式诞生,这标志着中国人终于有能力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用国产原料自己生产出高品质的机制新闻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