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等“国家级”的绿色荣誉花落成都,是对成都致力于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不懈努力的肯定。如今,站在历史新起点,这座城市又将如何认真践行绿色发展要求,着力建设生态典范城市?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部署和要求,成都将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让成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天更蓝
大手笔激励“治霾”
对于老百姓最关注的“心肺之患”,成都今年将放“大招”——对各区(市)县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实施排名及奖惩措施,激励金不封顶,改善得好的一年可领到千万元,如此大手笔的激励“治霾”举措,在国内均属罕见。据悉,首次排名将于本月中旬出炉。
说到“治霾”,成都将于今年实施的“逗硬”措施并不在少数。重点实施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煤烟尘、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物、露天焚烧和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治理工程,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锅炉达标治理,郊区(市)县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累计淘汰95%以上。
“通过各项措施,力争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在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蓝天”战役目标,也将成为人们享受到的最根本的绿色福祉。
水清地绿
中心城区
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17年,中心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府河、江安河、新津南河、毗河等河流的主要支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到2020年,岷、沱江流域纳入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全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大力实施宜居水岸、严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等五大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府河、江安河、毗河、新津南河、西江河等重污染流域为重点,坚持“源头截污、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多措并举控制和削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
同时,扎实开展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土壤污染分类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三大工程”,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建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组织污染场地修复试点。到2018年,完成耕地土壤污染调查;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成都绘出“三大战役”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