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骗补追责掀起第二波。
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等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书。
这是继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对苏州金龙等4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之后,第二次就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对车企进行追责。至此已经有11家车企因为骗补行为被正式处罚。根据行政处罚书,工信部披露了上述7家车企骗补的事由,并暂停了它们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撤消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规定的车型公告资格,对各家车企给出了2个月的整改期限。
7家企业骗补原因复杂
和去年被处罚的“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相比,此次落实处罚的7家企业,骗补原因更为复杂。在工信部公布的处罚决定书里,7家车企被罚的原因各有不同。
金华青年汽车公司2014年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上汽唐山客车公司2015年度申报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0辆车未安装电池和电机控制器,15辆车未安装电池,30辆车电池安装不足、5辆车未安装电机控制器,上述80辆新能源汽车不符合申报条件。
重庆力帆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353辆车电池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1328辆车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郑州日产汽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88辆车驱动电机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其中的20辆车电池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上海申沃客车2015年度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79辆车在2015年末尚未安装电池但已开具发票并登记上牌,不符合申报条件。
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在2014年至2015年度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19辆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信息不一致,其中100辆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电池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信息不一致。
重庆恒通客车在2013年至2015年度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176辆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信息不一致。
骗补花招“八仙过海”
“骗补肯定是应该制止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对于新能源汽车,国家此前的支持力度很大,造成了有些人乘机投机取巧。”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资深专家、担任过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强混合动力项目总设计师的段志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在段志辉看来,此前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主要来自从两方面,一方面,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对于很多问题新能源汽车项目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就达到334.35亿元。
“政府对新能源很呵护扶持,有人就有冲动做点假,到了2015年时特别严重。”段志辉说。在补贴诱惑下,不法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骗取补贴。
具体的骗补“花招”有虚报续航里程,一些厂商通过增加劣质电池,强行增加续航里程,达到骗补目的;使用低标准电池,一些厂商使用低标准电池,冒充新能源车,但按这种方法组装成的新能源车油电混合效率低下;出厂后左右倒手,一些厂商在生产新能源车的同时,也成立一些中介公司,比如租赁公司。汽车出厂后直接卖给对方,左手倒右手,补贴已经拿到,但汽车却并没有真正流向市场;一块电池重新利用,一些厂商在生产完一台新能源汽车后,又把汽车电池拆下卖掉,或者在拆下电池后重新组装成一辆新车,再拿一次补贴。
“蒙只能蒙一时,长时间肯定蒙不了,2015年时支持力度大,有些厂商就去赚一笔钱,有的可能还能赚不少,有上亿的,但是一年两年就持续不下去了,终究是要露馅的。”段志辉感言。他进一步直言,政府不可能老是被坑,“大概齐没有东西的时候,假的乘机兴风作浪,等有真的东西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往真的东西去了,地方政府也不是傻瓜。”
2016年年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案。包括设定补贴额度退坡、中央及地方补贴上限。同时,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动力电池新国标等共计7项要求,以期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使之动态调整。
在2017年1月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此前苗圩也曾表示,对于新能源骗补绝不姑息。“不管有多少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苗圩说。
补贴退坡才能让新能源汽车成为真正的产业和商品
“2015年时补贴的力度比较大,有空子可钻,后来修改了相关规定,情况就更加合理了。”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陈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他表示,国内现在做新能源的车企还是很多的,但处罚的名单也没有几家,目前从数字来看并不是说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是否达到标准可以通过实验检验,有很清楚的指标。
不过,陈平也表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要逐渐摆脱补贴,“技术在不成熟的时候才要补贴,新能源汽车未来没有补贴成为老百姓接受的产品,这样才是真正的市场化,这需要技术的发展和培育,补贴现在已经在不断地退坡,最后没有补贴也要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需求,只有这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产业,一个商品。”陈平说。
在补贴“退坡”方面,2016年末,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补贴整体呈现退坡趋势。相比2015版补贴政策,乘用车领域中央补贴基本退坡20%,中央和地方两级补贴退坡4.5万左右(按最高额度计算)。
“补贴退坡将是大势所趋。”对于陈平的看法,段志辉表达了赞同,他认为,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是作为中国目前的支柱产业,但是支柱产业并不是等于支柱补贴项目,“最终要指望你给国家挣钱,而不是一直贴钱。”
段志辉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肯定要走完全市场化道路,只是时间问题。他进一步分析,在补贴退坡后,格局会变化。“未来没有补贴,大车可能就不太合适,每天背着三五百公斤电池到处跑,整车可能就五六百公斤,国家可能将开放低速电动车市场。”
“2015年前后大跃进式发展,骗补的不少。后面政策逐步规范,行业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这也是共识。”华创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欧子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清算、开刀、立威等一系列规范行业发展的步骤实施后,后面好好做的企业还是会有超额利润的。
原标题:新能源车企骗补追责 补贴“退坡”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