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这个“小伙伴”外企信得过

2017-02-23 09:2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李阳(右)上门为企业解决问题。

随着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成都有了更多国际化的就业机会,而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人才聚集、活跃在全市对外开放的一线岗位,则让更多外来投资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以服务促开放的热忱。天府新区成都投资服务中心高级项目经理李阳,2013年毕业于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6月加入天府新区成都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中德(四川成都)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在该区域的具体工作。

周一上午10点,当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给德国某著名汽车企业的分时租赁项目联系人陈经理打电话,告诉对方协助其与成都市区几大商圈企业管理公司建立联系的问题目前的顺利进展,“接下来会召集相关部门研究企业提供的项目方案。”

放下电话,李阳在工作日志上做了记录,然后合上本子,带着记者去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访。10分钟之后,他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这次是一家已经落户天府新区大半年的德国企业,因为增加了人员,希望李阳能帮他们再租一间200-300平方米的办公室,“好的,我问问科技创新局,尽快给你回话。”同样的,李阳也立即把刚才的电话内容记在工作日志上。

“我们每天都能接到不同企业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不同问题,有的是政府行政职能范围内的,有的就是这种帮忙了解情况、搜集信息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毕竟人生地不熟,我们就是最值得信赖的工作伙伴。”李阳一边说着一边将相关信息发给科技创新局的同事,仅仅一个半小时后,他就收到了回信,办公室出租信息,可以推荐那家德国企业去看看。

结束在戴卡凯斯曼的事宜,回到天府新区成都投资服务中心时已经快中午1点了,李阳用一刻钟匆匆吃了午饭,就又拿着工作日志去省商务厅开会。“主要是汇报中德(四川成都)创新产业合作平台的推进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打算。”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大部分忙的还是琐碎的小事情,但能将学习的东西学以致用,却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因为一年多时间,项目库储备的项目已达到近百个,“我放平台资料的文件夹也都装满10G了。”

本报记者 尹婷婷 实习记者 孟浩 摄影 实习记者 张青青

原标题:这个“小伙伴”外企信得过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