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2017-03-03 07:2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m_c26bee4f128264fdb152963f23eb1db1

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么?当公民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网上购物记录、酒店住宿、聊天记录、网络约车轨迹等信息,公然在网上贩卖时,依靠个人信息进行点对点的“精准诈骗”也让人防不胜防。

全面打击非法软件设计、黑客侵入,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筑个人信息防火墙,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题。3月2日,多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提案。

数据

手机软件每天拦截1435万次诈骗电话

2016年8月,山东临沂女生徐玉玉被电话骗走9900元,这是一个农村贫困家庭为她凑够的学费。因为过度伤心,徐玉玉在报警途中突然昏厥,后抢救无效死亡。这则新闻刺痛了不少人的心,也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她的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谁又在倒卖这些信息?

与传统的“中奖”“传票”等撒网式诈骗不同,近年来“精准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在我们诧异于知名人士、大学教师被骗走巨额财产的背后,是个人隐私的疯狂贩卖。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李铀在提案中提到一组数据:据2016年9月某拦截软件公布的中国首份基于大数据研究的电信诈骗分析报告,仅当年8月一个月时间,手机软件拦截了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其中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平均每天约1435万次。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迅速地发展蔓延,作案手法不断翻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已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李铀将这类非接触式诈骗解读为“精准诈骗”,并坦言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遭遇过。

“我自己也遇到过。头天完成了网购,次日接到骗子电话,说交易出现问题,要给我退款。你看,骗子知道说‘打钱’容易被人识破,现在改为‘退款’来麻痹你。”李铀说。

调研

运营商探索反诈骗 但识别能力受局限

打击个人信息贩卖,阻截点对点的“精准诈骗”,能不能用科技手段来解决?在撰写提案前,李铀参加了相关调研。

他发现,实际上,四川移动2016年起就开始探索构建“反诈骗智能识别模型”,在广元、攀枝花试点,对符合诈骗电话特征的来电,提供文字显示、语音提示、事后短信等三种警示,效果非常好,诈骗电话的接通率下降80%以上。

但是也存在突破的障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法律授权,与公安部门不能联动,同时由于不掌握省外和其它通讯公司的数据,识别能力受到局限。因此,应建立国家层面的电信诈骗技术反制平台,统筹全国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的通信数据,覆盖国内和国际电话,研发诈骗电话智能识别模型,开展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诈骗电话防治。”李铀认为,各通信运营商应对符合诈骗电话识别特征的来电提供文字显示、语音提示、事后短信等多种警示,降低其接通率,帮助群众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

同时,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诈骗用的诈骗电话快速反应机制电话快速反应机制,,执法部门根据诈骗执法部门根据诈骗智能标识系统提供的信息智能标识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启动相及时启动相应的应对程序,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快速锁定诈骗分子,对涉嫌诈骗的电话号码及时停机。

问题

打击力度普遍偏弱 刑罚基本在3年以下

“从当前趋势上看,大面积撒网式电信诈骗正在向精准的定制式诈骗转移。”李铀认为,这类诈骗信息准确,针对性强,基于对受害者个人信息的充分掌握,设计因人而异的“剧本”进行诈骗。比较多见的是网络购物诈骗,2016年徐玉玉案也属此类。这类诈骗高度依赖受害者个人信息,背后往往有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但关键问题是,现行法律对非法获取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打击力度偏弱。按照201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截至目前,全国实际判例并不多,且刑罚基本在3年以下。

对此,李铀认为,电信诈骗是借助通信工具、基于对受害人个人情况的掌握而实施的诈骗,预防和打击就应该精准针对其特点,强化法律和科技手段,卡住关键环节。

建议

加快推动立法保护 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基于现状调研结果,李铀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要强化法律手段,筑实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具体说来,要加快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通过立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性质和处理原则、对政府机关及其他个人信息保有者的规制方式和刑事责任,对容易成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源头的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规范企业、机构收集用户数据活动,依法整治数据乱象,打击违法滥用数据现象,建立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投诉和举报,实行追责和问责,建立有序数据社会。

同时,要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给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迎头痛击。对非法获取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应当加重量刑,全面打击非法软件设计、黑客侵入、贩售个人信息等整个产业链,增加威慑力;对后果严重的电信诈骗要加重量刑,在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三个量刑档次中,在第二档、第三档“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中通过司法解释提高量刑幅度。

两会面对面

“这些数字,让人不寒而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您在提案中引用了一组调研数据,软件拦截到的诈骗信息平均每天约1435万次,这个数据让您吃惊么?

李铀:这些数字,让人不寒而栗。从大数据角度来说,我们所有的言行举止,只要联网社交,就会被记录在案,如果这些数据被层层转卖,如电话号码、身份证信息等,后果将不堪设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除了建议加重贩卖信息量刑,您还呼吁尽快立法来保护公民信息,具体如何实现?

李铀:我认为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需要多部门来配合和联动。这部法律应该明确界定,个人信息使用的“度”,为公民个人信息建立起牢固的“防火墙”。比如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对个人信息采集后,应该担负起法律责任,杜绝信息的流出,对信息倒卖的产业链更要大力打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现在老年人群体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而且一旦陷进去,很难说服。这方面,全社会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李铀:首先,公安部门要设立电信诈骗举报中心,方便群众的举报、报案,并且迅速处置。其次,面向全社会和重点人群开展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不断翻新的网络电信诈骗形式,提高群众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要利用社区的宣传阵地,加强对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要利用校园阵地,加强对学生和青少年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梁波

原标题: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严打“精准诈骗” 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