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张大千与敦煌之缘:在石窟中找回中国绘画自信

2017-03-06 07:14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近日,市民参观“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解密张大千与敦煌之缘

3月5日,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亮相成都博物馆,举行《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时代意义》讲座。在这位数十年研究张大千的专家眼中,张大千276幅临摹壁画改变了中国画风。张大千敦煌之行,“成就借古开今一大师”。

敦煌壁画的痴迷者

魏学峰认为,张大千绘画,经历了3个阶段。起初,他学海派绘画,后模仿石涛,走文人画路线,渐渐由模仿清初士绅开始,一路上推到模仿明代的文征明、唐伯虎,再到模仿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倪瓒以及王蒙。

上世纪初,文人画开始饱受诟病,在徐悲鸿等画家选择接受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时,张大千始终相信中国传统绘画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在听说敦煌有唐代甚至更早时期的艺术作品时,一心想探索中国绘画技法的张大千,选择在已成名的时候去了敦煌。

1941年,张大千带着学生、家人,一行数十人踏上敦煌之旅。魏学峰说,前往敦煌之前,张大千以为敦煌只有彩塑,没有壁画。“他原本想只在敦煌呆几个月,然而看到多达45000平方米的壁画,张大千被深深打动,一呆就是两年零七个月。”为了买临摹的画布、颜料,加上一行人的吃住行等费用,张大千的敦煌之旅居然花了5300两黄金。尽管彼时他已名满海内外,仍然需要把自己收藏的宋元古画抵押到银行贷款。以致从敦煌回到四川以后,他疯狂画画、办展卖画,以便偿还银行债务。

中国画风的创新者

魏学峰说,为了系统临摹,张大千为敦煌石窟编了号。此前,仅有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以及甘肃省为敦煌石窟编过号,张大千是独立为敦煌石窟编号的第一个中国人,时至今日,他的编号仍被学术界采用。

张大千对色彩异常敏感,他发现中国绘画常用的石绿、石青等颜料,并不能达到敦煌壁画上色彩的亮度,为此不惜重金在印度买沙绿、沙青作为颜料。而这种颜料中含有宝石磨成的粉末,异常昂贵。没有适合的画纸,他又在印度买来夏布,用石膏打底,再用鹅卵石正反两面各磨四次,才开始动笔。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克服了很多技术困难。“白天搭梯子进去,晚上蓬头垢面出来。洞窟光线昏暗,只能点蜡烛;壁画脱落很多,要如何勾出墨线,全靠自身控制能力。为了忠实于古人,他还一再告诫学生一定要用复原临摹法。”即使起稿,张大千也沿用了古法。魏学峰说,现在馆藏于四川博物院的张大千手稿,有类似速记的异体字,“此前大家以为他是为节约起稿时间,直到有人看了敦煌藏经洞唐代画师的白描稿也是这样标记,才知道他连这个环节也做到了忠实于古人。”

张大千在敦煌两年多,共临摹了276件壁画,其中183件壁画以及近200件白描稿都由其家人捐给了川博。陈寅恪评价他: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而张大千自我总结临摹敦煌壁画的十大意义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中找到文化自信,“西洋画不足以骇倒我们的画坛了!”

释疑

张大千在敦煌的两年多,也引来“破坏壁画”的传言。讲座中,有听众请魏学峰释疑。

对此魏学峰表示,事实是,在张大千去敦煌之前,敦煌石窟破坏已很严重:百姓在里面礼佛、生火上香,熏黑壁画。再加上没有隔沙墙,沙粒直接打进洞窟,壁画破坏很大。有一次,张大千偶然发现有的洞窟壁画不止一层,便给于右任言及此事。后来于右任前往敦煌时,一个随同人员就把外面残破的壁画剥开了。但因为此举,导致早已糟朽的外层壁画脱落几个平方。

魏学峰说,张大千到敦煌以后,先后画了80多幅应酬画。后来没有要到画的,便开始指责他破坏壁画。为此,当时的国民政府还专门派出调查组专门调查此事,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张大千并无毁损壁画一事。□本报记者 吴晓铃

原标题:在石窟中找回中国绘画自信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