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获悉,四川发布《做强做大四川盐产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抢抓国家盐业体制改革发展机遇,推进四川省盐产业做强做大,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
盐自古以来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四川是产盐大省,盐卤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现已探明盐卤储量超过2000亿吨,位居全国第二。全省井盐矿产量占全国1/8,制盐规模66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拥有以四川盐业总公司、四川久大集团等为代表的盐业骨干企业,以及中国井矿盐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具有明显的研发、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
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四川省食盐生产企业“小散乱弱”、产能过剩、产品品种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盐行业正面临新的竞争格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发挥四川盐产业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做强做大盐产业,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抓手,又是积极应对盐业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打造四川四大制盐基地 力争2020年突破百亿
根据《方案》,到2020年四川盐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产品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增强,力争“十三五”末全省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供给水平提高,产品丰富度、创意设计水平和附加值明显提高,绿色、健康、新颖的高端产品比重稳步增加,质量水平高、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供应规模显著提高。
品牌影响力扩大,培育2—3个跨省、跨区域的大型盐业产销一体化企业集团,不断增强川盐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产业布局优化,打造自贡、乐山、南充、遂宁四大制盐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盐业规模化发展。
做大做强川盐品牌
根据《方案》,四川将丰富川盐品种,完善“工业盐—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硅氟化工”盐化工产业链和“盐卤—食盐—营养盐(保健盐)”盐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推进卤水二次开发生产硼酸盐、钾肥、溴素等产品。发展盐日化产品,充分利用盐的消毒、杀菌、止痒、去屑等天然环保特性。扩大食品加工用盐规模,推动制盐企业与食品、调味品等生产企业的合作。丰富特色食用盐系列产品,针对消费需求鼓励研发复合调料、低钠盐、绿色食用盐、特殊人群专用盐等系列产品,增加中高端消费供给。
提升产品品质,鼓励制盐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卤水净化技术和先进制盐技术装备的应用,提升整体制盐工艺水平。引导制盐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检测标准。推动省内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加快建设食盐电子追溯体系,从原料、生产、销售各环节进行信息跟踪,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实,确保食盐产品质量安全。
做强川盐品牌,强化企业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川盐文化内涵,突出品牌个性,完善和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国家区域优势品牌。创新品牌营销传播模式,鼓励企业发展“互联网+”市场经营模式,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西博会等平台开展大型促销活动。大力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及保护,支持川盐重点企业积极争取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名牌,打造一批以“川晶”“久大”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产业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川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促进产销优化融合,对盐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贯通上下游产业,推动省盐业总公司与省内骨干制盐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实现产销融合。整合盐业生产资源,优化布局,依托盐卤资源富集地,实现规模经济。打破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多级批发体系,整合仓储、铁路专用线、站台、销售网点等资源,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降低配送成本。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发挥省盐业总公司的营销渠道和仓储物流优势,四川久大制盐研发生产优势,四川顺城盐品管理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优势,以资产和品牌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推进全省盐业生产、销售骨干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川盐龙头企业,提升川盐参与国内竞争的能力。推动省盐业总公司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热压制盐、“真空制盐母液回收法”“燃油/煤锅炉尾气净化矿卤”、高效真空系统等环保低碳、节能降耗的生产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对传统制盐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等副产品进行处理和回收再利用,推动盐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强制淘汰单套10万吨/年以下的真空制盐装置;鼓励制盐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淘汰30万吨及以下的单体制盐装置,或者岩盐矿石采收率低于25%、吨盐综合能耗高于140公斤标煤的落后产能。
原标题:四川打造四大制盐基地 力争2020年销售收入破百亿